“涨”声下的期盼
早在2010年年初,记者就曾联系过广东增城市新塘致诚织布厂经理杨斌,主要是想对金融危机后面料企业的经营恢复情况摸摸底。当时杨斌提到了一个问题,其实面料企业愁的不是订单量,而是已经出现苗头的原料价格上涨。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几天前记者再次联系上了杨斌,在回顾2010年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一年原料价格飙升对行业的冲击比金融危机更大。”
岁末年初,“涨”究竟让国内面料企业经历过什么、做了些什么,他们还期待些什么,都是当下行业最想知道的。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总能从国内面料企业那找到最积极、最正面的答案。
离不开一个“涨”字
用一个词来概括对2010年的最大感受,杨斌说是“洗牌”、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的选择是“转型”、广东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认为是“波动”……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涨”字。
谈到今年原料涨价的问题,杨斌说他做了这么多年纺织,对价格的走势也是雾里看花,原料价格的节节攀升,让面料企业很被动。致诚的牛仔面料价格也是跟着市场在走,最高每米涨了10块钱,平均每米提价也是在7块钱左右。尽管如此,杨斌仍表示当前面料企业的利润实际上被压得很低。
对于刚过去的这几个月,引用杨斌总结的话是:9月份棉纱大幅飙升,很多企业选择买进,因为相信买涨不买跌;10月份仍是继续看涨;11月份企业很彷徨;而12月份大家都在观望。阎华英对此也有同感:“涨价对客户的信心影响是很大的,按照往年惯例,12月应该是旺季,但目前一些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选择延迟下单。”
黄冠华说今年他看到了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关闭,其中部分是曾与旭荣有合作的代加工厂。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在黄冠华看来,除了原料上涨之外,还有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门槛提高、用工成本加大等原因。当然,有些问题是行业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还有一些是当前促进行业转型的调控手段。“旭荣近两年投入了几千万元对企业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但很多中小企业是没办法做到的。”黄冠华谈到,“加上各级政府提高了节能减排的门槛,这对很多面料中小企业来讲都是致命的。”
“抗涨”有没有秘籍?
既然2010年的话题离不开一个“涨”字,那么相应的,与面料企业的沟通也离不开怎么“抗涨”。宁波崇光索科纺织品有限公司在2010年推出“试衣魔镜”和“中国面辅料馆”的全新计划;无锡市天然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无浆料技术”将这家生产针织产品的企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而谈到“抗涨”的关键,黄冠华认为是企业拥有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料——纱线——面料——成衣,产业链上每个环节被企业细分为多个小组,也就是说,旭荣拥有10多条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面对不同的客人,我们会有不同的针对性服务,例如说原料的a组、纱线的c组、面料的e组再加上成衣的b组为一个客户服务。”黄冠华说,“我们在全球拥有200多个大客户,其中多家品牌客户的生产环节基本上都交给了旭荣。”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