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温州鞋业亟待解决的六大问题透视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历史不可阻挡地跨进了2011年,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鞋业格局嬗变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对于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制鞋传统的温州鞋业可谓是最重要的一年,温州鞋业将何去何从呢?
据调查,目前温州有2000多家制鞋企业,与制鞋业相关的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000多家,30多万从业人员,年产值700亿元,每年制鞋10多亿双,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11%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温州鞋业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鞋类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鞋都”。然而,用工荒、人才匮乏、公共平台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也越来越明显地障碍着温州鞋业的发展,使温州鞋企前行的步伐越发沉重,所以,温州鞋业要重现辉煌必须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用工紧张状况前所未有
由于人口红利逐渐势弱,中西部崛起,新一代农民工意识发生改变,新一轮用工荒再次袭击温州鞋业,几乎所有的鞋业都存在缺人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温州鞋业用工缺口超过3万。2010年年末,在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登记的企业用工需求总数为12647人,应聘者缺口达7516人,缺口率近50%。
二,人才匮乏,储备不足
依据人才、产品、赢利的次序,目前,温州中小型鞋类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的紧缺,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难点。部分营销、企划等岗位人才流动性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温州鞋企引进人才的费用增高。二、经验主义作怪,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不够,生活成本太高。
三,温州鞋企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向。
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土地供应不足、地域政策的倾斜导致温州鞋业失去了许多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受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的吸引,以及一些中西部地区独特的优惠政策的诱惑,一些温州鞋企向中西部转移,无疑会削弱温州鞋业整体发展实力。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