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企业:差异化竞争中寻找价格低谷
经纬访谈
2010年,棉花价格“河东狮吼”,整个服装产业链都跟着地震。上游的棉花、纺纱赚得盆满钵满,而处于夹心层的面料企业身处与原料商和品牌商的三方博弈之中,面料价格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生存,成为最敏感一环。是差异化竞争、是寻找价格低谷、是强忍涨价之痛,抑或……
嘉宾:
旭荣集团研发协理 何世贤
山东国人西服营销总监 王宏伟
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总监 朱红武
记者:2010年面料价格“涨势袭人”,对公司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何世贤:就我们公司产品来说,因原料不同面料的涨幅也不同,平均约为15%-25%,而实际上去年原料涨价约为35%-55%,所以我们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如今原料本身就缺乏,上游不涨价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的是上游企业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原料,并把价格维持在稳定状态。而我们的客户们也怕涨价后流失终端消费者,因此担忧面料价格的浮动。所以对于面料企业,夹在中间,只好自己消化一定的涨价成本,经营得很艰难。
王宏伟:2010年我们公司面料采购的总成本比2009年上涨了30%左右。这对于我们过去的低价定位来说影响较大。
朱红武:我们是服装零售企业,相比生产企业来说,受面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小。去年面料价格同前年相比平均上涨了15%-20%,企业的采购成本为此增加了5%-8%,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
记者:面对新形势,企业都做了哪些调整?
何世贤:我们通过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来保持竞争优势。今年全球都在关注低碳节能,尤其是我们纺织行业。体现在产品上,那就是多种新品都是关于环保、低碳及节能型的面料。有些面料的原料就是采用环保节能素材,有些面料能让体温自动降低或发热,能使消费者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降低能源的耗用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