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童装业:成人化趋势为何引争议

      本期嘉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任雪菲

           青岛马特服饰有限公司“龟龙”童装设计总监 张崇伟

      采访记者:赵跃

      童装这几年的变化很明显,“酷、炫、另类”的成人化趋势明显,就连色彩上也被黑、灰、棕等突显成熟的冷色调所代替,尤其是秋冬装。记者发现不少知名童装品牌都只有黑白两种色系。在衣服的面料上,传统的纯棉质地不再唱主角了,今年秋冬款童装用料更为多元化,水洗磨毛、蕾丝镶边等成人服装常采用的面料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那么童装成人化这一现象,对于儿童的成长究竟是利还是弊,对童装设计接界是忧还是喜?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儿童心理学家任雪菲和青岛马特服饰有限公司“龟龙”童装设计总监张崇伟。

      任雪菲:儿童接触信息量大,自主追求独立时尚

      记者:儿童的审美观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受到哪方面影响?

      任雪菲:当代儿童的审美观较之过去相比更加多元化、偶像化、表演化、个性化了,而且性别分化加大,个人选择趋于低龄化。当然,这种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是受到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那是一个通过服装来影响变革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摆脱了一成不变的

      “灰蓝黑绿”,开始从单调统一走向绚丽多彩,海军衫、白衬衣、泡泡袖连衣裙是七十年代最时髦的童装,一句话形容当时的童装就是“复苏之美”。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各种潮流铺天盖地,儿童接触的信息量较以往的儿童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大多思想活跃、记忆力、模仿能力强,并且追求自立和时尚。很多儿童在服装消费上倾向于国外的品牌,主要是这些品牌比较时尚且适合他们的个性。

      记者:您对当今童装成人化有什么看法?

      任雪菲:我认为童装成人化作为童装设计的一种趋势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为成人服装是儿童服装最好的模仿对象,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成人化就会导致儿童服装的异化。举个例子,前几天,朋友送给我家宝宝几套服装,每件都要几百块钱,打开来看,颜色都是黑白灰,样式和成人服装一模一样,分明就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这些服装的面料没有考虑到透气性,设计过于繁琐、不具舒适感,穿上去俨然像个小大人!

      服装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反映,婴幼儿已经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和模仿能力,如果孩子穿得像成人,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也会过于成人化,这是家长和设计师绝对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比如十二岁左右,他们对身体的变化越来越敏感,这一时期他们最执着于服饰和外表,服饰帮助他们扮演角色,建立自我,如果穿着不当,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记者:您认为童装成人化的原因是什么?

      任雪菲:这主要从几方面来谈,首先,它与家长的价值观有关。童装是少数购买的决策者与消费者分离的品类,决定购买的是家长,消费的是孩子。家长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大部分厂家又都以家长的期望作为产品设计的准则,很少有企业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孩子对服装的心理需求。

      其次,童装成人化受到传媒的影响。现在很多童装都是国外名人着装的翻版,孩子具有不可估量的模仿能力,他们盲目崇拜明星,追求与名人消费同步成了他们的主要购买目的。

      再次,儿童成人化导致童装成人化。现在儿童发育得过快,性别意识增强,他们渴望长大。很多女孩十一二岁就开始涂口红、穿妈妈的高跟鞋了,男孩子也喜欢扮酷,以示成熟。相反,家长们由于压力过大,童装倒成了他们的解压方式。有的家长喜欢穿着大号童装,还有的会佩戴儿童饰品。

      记者:这种现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影响?

      任雪菲:童装成人化加速了儿童的成长,使得他们个性成人化,而且价值观会混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

      记者: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童装时应采取什么态度?

      任雪菲: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进入孩子世界,思考他们在想什么。比如:三岁以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穿着应以舒适为主,帮助孩子建立温暖感;

      4到6岁,孩子已经出现了自主性,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他们本能的生理需求更带有一种比较明显的攀比和炫耀心理。此时,家长在购买服装时要杜绝孩子的攀比、模仿心理;七至十二岁,孩子正处在小学阶段,自主消费意识迅速增长,单纯模仿性的消费正在从他们的意识中消退,逐步个性化和独立自主的消费正在慢慢的占据主导位置,此时,家长不要过分强调和关注孩子的打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张崇伟:成人女性时尚对童装成人化更具影响力

      记者:您认为当代儿童的审美观与过去有什么不同?都受到哪方面的影响?

      张崇伟:受时代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儿童的审美观与过去传统的儿童审美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

      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受新生代父母(70、80后的父母)的消费理念的影响,当代儿童审美观更趋个性化、时尚化、舒适化、更成人化,与过去受经济条件及传统文化所束缚的审美观完全不同。

[1] [2] 
  • 相关阅读
    1. 童装市场大好 服装企业纷纷抢食童装业务
      抢食市场大蛋糕 服装品牌集体发力童装业务
      中国动向2016年度净利润达8.7亿元,童装业务盈利能力稳步…
      政策红利带动宝贝经济 童装业呈现出巨大前景
      品牌发力童装业务 最后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