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企业经济转型之路:服装品牌升级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走的是一条“制造业输出”发展之路。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却并未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反而得了个“中国制造”的称号,一直也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

        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微弱。首先是环境的压力。近年来,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能源的发展上。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发展主流,而不计环境成本的发展模式必将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渐淘汰。其次是劳动力的压力。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原来充裕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是我们的廉价商品畅行世界的法宝,正在瓦解。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必然要向创意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两点都将直接导致成本的上涨。同时,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间接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在这个制造业带来的低价优势消失的过程中,品牌优势并没有建立。国内的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尚且不信任,更遑论世界消费者。当中国品牌完全失掉价格优势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积累起品牌优势,中国品牌就只能面临淘汰。

        品牌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是产品之间区分彼此的唯一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消费圈划分的依据。中国企业要想与世界品牌竞争,就必须从现在起进行品牌升级,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

        品牌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经过工业大革命的积淀,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刚刚得到解放,就面临大工业时代的大量需求,因此形成了“重量不重质”的作风。张瑞敏砸冰箱时,连门都关不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生产力一直在追赶市场需求。所以,没有发展出“精工业”。

        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牺牲了制造业的声誉,终于补上了这一课。但我们也要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中国发展必经的阶段,别国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当年德国也戴过“德国制造”的帽子。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明星开韩国车都不好意思出门”。

        然而,德国、韩国、日本都进步很快。我们也要抓紧时间。因为制造业的价格优势被消耗殆尽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