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也有“保质期”? 功能服装可率先尝试
我们都知道,买食品都要看食品袋上的出厂日期和保质期。那么服装是不是也应该有保质期呢?我把这个问题发给几个好友,他们的回答都很有意思。
“你以为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呢!啥衣服要穿到过了保质期?”
“衣服标上个出厂日期是应该的。但是不同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保存办法就会有不同的保质期。这要标起来不同类别衣服的保质期,服装厂还不累死?”
“时尚就是一件衣服的保质期。新衣服不符合时尚,被放入衣柜,那么这件衣服就过保质期了;一件旧衣服又符合了主人的穿着胃口,就重新焕发了活力,保质期就延长了。”
看着这么多回复,笔者不禁有些迷茫。衣服到底应该不应该有个保质期呢?衣服的保质期又该如何划定呢?
尾货市场:必须得过期
“我这个是纯正的外单,日本大牌。你看这做工,这拉锁,绝不是地摊货的标准。为啥价格低?这是存了几年的货了,刚刚可以重建天日。当年就拿出来卖?不可能。这些日本人都和工厂有合同。订单的余单只有5年后才能拿出来卖。早拿出来,工厂就没有下次订单喽!”在北京天蓝天尾货市场,一位批发商贩向笔者介绍他的新货,边介绍边比划,情绪很激动。
“都5年了?没保质期啊?”笔者问。
“衣服不需要保质期。你看看这军绿的颜色,和今年的时尚多契合。别看人家衣服都五年了,拿出来照样能穿出明星范儿。”这位商贩显然对于笔者提出的保质期问题不感冒。他倒是觉得好衣服放久了,应该能升值……
这不是最夸张的。笔者在一个摊位上看到有家商贩卖来自俄罗斯的外单牛仔裤,20块钱一条,周围聚集了不少人。这些裤子摸上去很厚实,有一种做旧的效果。当看到拉锁时,笔者断定,这可不是“做旧”,而是本身就很旧了。因为拉锁上有一层很难擦掉的铜绿。
“这裤子为什么这么便宜?”笔者问。
“这裤子可存了不少年头了,都快10年了。压库存,所以就甩卖了啊。”商贩说。
“衣服上有保质期吗?”笔者问。
“没听说过。你可以自己看啊。这是俄文,货真价实的外单啊。”商贩显然更加关注如何向人们证实他的货是外单,对于“保质期”的提问根本就没上心。
在中午吃饭时间,与一位商贩聊起来尾货保质期的问题。他说,尾货卖的就是过时的东西。存少了年头的东西他们都弄不出来。工厂也不标注保质期。他认为,探讨尾货保质期的问题有点扯,还不如探讨是这些尾货是新衣服还是别人穿过的衣服。他说,国外进口的垃圾服装有时候也混入了尾货市场。因为没有经过消毒等程序,也无法判定穿着人的身体状况,这样的服装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巨大危害。
“只要卖的尾货衣服真的是工厂存单,就符合我们这行的规矩,就不属于歪门邪道。至于保质期,应该属于工厂的事儿吧?”这位商贩最后跟笔者总结陈词。
服装工厂:标了不如不标
北京周边有一些服装工厂。这些服装工厂的生存方式往往是接单加工。“就是给一些品牌,如only等做贴牌加工。人家订单上写明了标注的东西,让咱标注啥咱标注啥。有时候人家都把标注设定好了,咱就负责把标注缝上去。标注保质期的事儿没听说过。没有在订单合同上说明的事儿,多做了会更加麻烦。”一位服装厂的负责人告诉笔者。
“如果要求服装厂标注生产日期,你们能做到吗?”笔者问。
“这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的服装出来以后都要经过质检员的检查,检查之后标上出厂日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没有人要求我们标注啊。”这位负责人回答。
私下里,一位在服装厂工作的设计师告诉我,服装厂是不愿意标识出厂日期的。他们每次的订单都有一定的余量。这些余量在合同规定的日期过后,就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上面如果都由出厂日期,让消费者感觉到时间太久了,不利于这些货物的销售。上面什么也不标注,商贩们就可以根据需要说明出厂时间了。
服装厂对于我抛出的“保质期”问题有些迷茫。他们表示,衣服上标明保质期的过程太繁琐了。
“保质期的长短,我们服装厂肯定说了不算,那就得拿到权威的纤维部门进行鉴定。一件衣服的面料很有可能有几种纤维混纺的不同面料组成。有的还是皮质的,有的是麻质的,有的是丝绸的,有的是毛的,有的是棉的,有的是化纤的。为给衣服定个保质期,得跑多少部门鉴定?有时候一种款式的衣服我们只做一小批,这么鉴定下来,我们的利润还不够保质期折腾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服装厂老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