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企业依然处于迎风生长“青春期”

      当今,我们看到了中国服装产业的突飞猛进,也看到了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迅速崛起。然而,发展了30年的中国服装品牌,并没有像其他优势行业那样真正“长大成人”,依然处于迎风生长的“青春期”。 

        大多数的服装企业,都把“打造国际一流品牌”作为标语,但30年过去了,中国却鲜有“国际一线”品牌。是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方向错了吗?著名品牌营销咨询专家李炜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拜错了师父。更准确地说,服装品牌不考虑市场实际与定位,集体拜同一个(同一类)师父是有问题的。

        Dior、Gucci、Armani,这些经典奢侈品牌,在中国服装界备受追捧,它们的历史、文化、动态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的每一场秀都备受关注,许多经营者也把它们作为自己品牌的效仿对象。那么中国服装品牌集体的师父是谁?听听李炜怎么说——

        哪些未来可能萎缩

        中国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白皮书表明:年销售额低于5亿元的中小企业中69%的没有基本的品牌定位,86%的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规划。虽然有90%的企业都认为品牌对于自己的行业竞争很重要,但这样的数据对服装企业还是个警示——

        缺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把品牌分为产品驱动、品牌驱动、渠道驱动、模式驱动这样大致的类型,中国服装品牌很多无法分清自己的核心驱动力,或者自以为某项是核心驱动力,但没有做到出类拔萃,长板不长,短板太多。

        缺乏商业模式方面的钻研,没有形成系统上的差异化。模式的创新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而优秀的品牌,在营销模式、管理模式、资本运营等方面,一定有其独门暗器。

        缺乏终端的控制力。零售时代终端为王。但许多服装品牌,既没有形成品牌对渠道终端的强大影响力,而自己的的渠道终端建设又十分薄弱,有依附型、寄生型的特点,与渠道终端是十分松散的关系,生命线十分脆弱。

        缺乏自己的专利技术或设计竞争力。许多企业看似以生产见长,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但却长年依靠OEM订单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有些甚至长年依靠抄版过日子,尽管目前产值做得很大,已是“大型工厂”,但依然弱不禁风。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符合上述条件的品牌,都会遇到很大的危机。这样的品牌很容易识别。

        在二线城市的普通商场中,它们“千牌一面”,运作多年却没有积累起品牌价值与忠诚消费者群体等无形资产,仍在依靠商场人气形成自然销售。

        在服装批发市场中,许多也是“有品牌”的,也属于上述特点,虽然有明星代言,有树立在批发市场内外的大幅广告,但品牌没有给产品带来附加值,和无品牌没有太多区别。更重要的是,运作中低档产品却没有找到最适合此类产品的商业模式。

        翻开专业服装报刊或网站,密密麻麻的招商广告中,有许多“年年在招商”的品牌,也属于此列。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