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缺口流失严重 上千家服企“落地”难
“18年搬了6次厂,平均每三年搬家一次,如此折腾,企业如何做大做强?”重庆渝派服装协会会长邓毅最近很郁闷,由于现在厂房所在地马上就要开发了,他不得不寻觅新的落脚处。
类似邓毅的遭遇,在重庆服装业界并非个别。据统计,仅渝派服装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却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有300家。
在重庆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许多老板表示:“我们现在不缺资金,也不缺全国营销网络,连国外订单都有,就是不敢做大了,因为没有场地扎根!”
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渝派服装发展迅猛,但由于多数居无定所,各自单打独斗,加之技工短缺,渝派服装要想做大做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上千家服企“落地”难
重庆个协渝派服饰协会秘书长李勇称,重庆本地的服装加工企业有3000多家,而拥有产权厂房的不超过200家。许多企业都是哪里有空当就往哪里钻。
据了解,城市扩容,土地开发速度加快,是造成重庆服装业不得不一次次面临搬迁的直接诱因。近年来,随着渝派服装的崛起,大批企业逐渐向正规军发展。但在重庆市,服装类专业的工业园区并不多。规划的一些服装基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剃头挑子一头热,最终无疾而终。一方面大量服装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厂址,而另一方面,一些规划的服装园区,无法吸引企业入驻,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近千家渝派服装“落地”难,重庆社科院企业和经济研究所专家王秀模给服装老板们建议,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集体抱团拿地建厂。
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勇也表示,现在上规模的渝派服装厂需要5~10亩地,建5000平方米左右厂房,以及员工宿舍、活动室、设计室、辅料室、食堂、办公室等,如果按照300家大品牌、每家5亩地计算,集中建厂最少需要1500亩地。
王秀模认为,可以通过朝天门服装协会出面协调,集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统一到规划的工业园区拿地建厂。这样,一来有优惠政策,二来也可以避免短时间内因城市化进程而再次搬家的风险。
目前,重庆南岸的茶园新区以及重庆巴南区都纷纷向渝派服装企业伸出了橄榄枝,通过创造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吸引服装企业安营扎寨。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