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化危为机 用工荒来袭鞋企不用“荒”

        在鞋类等加工制造型企业密集的东莞厚街等地,2010年12月以来人才市场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明显“吃不饱”。在厚街人才市场的一次招聘会上,有近7000个岗位虚位以待,但求职者并不买账,两天只有2000余人入场求职。制鞋企业正陷入这场持久而严重的“用工荒”困境中。

        在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昉看来,“用工荒”现象归根结底是一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随着中国进入低生育阶段,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也在减慢,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已逐年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减少。不断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消失。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增长快于劳动供给增长是用工荒的根本原因。 

        那么,制鞋企业如何在这场历日旷久的“工荒”中重整脚步,使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呢?首先鞋企要做的,就是冷静面对“工荒”问题,不能慌了阵脚,这样才能危机中找到破解的方法和发展的机遇。

        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低成本一直是国内传统制造业唯一的竞争优势,而这也是导致企业将来很难有发展的其中原因。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在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更大的突破,只要充分挖掘生产率、技术、创新、制度的潜力,企业发展就能赢得新的空间。

        就拿温州鞋企来说,温州一些制鞋企业在经营前期大都从代工开始,也正是看到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造就了一批鞋业先锋。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如今劳动力成本上升,优势已经慢慢消失,众多鞋企为了减少市场及经营上带来的风险,开始逐步挖掘竞争优势,通过设备引进、技术改造、掌握销售渠道及进行品牌化改革,将原有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品牌经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正是晋江鞋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获取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创造更大的产业优势,而不是仅仅受限于成本优势。

        储备人才提升竞争力

        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逐渐形成人力资源更替的良性循环。因此补充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应对成本上升的另一隐形因素。企业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引进新思想、新方法,补充发展后劲,如果没有一定后备力量,没有合理的人才梯队,企业很难面对挑战。而在引进储备人才之前,鞋企就要制定一个储备计划,把人才的目标岗位定好,根据岗位进行招聘。储备人才进厂后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对其进行全方位培训。储备人才的方法已成为员工的上升通道,同时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鞋企奥康在这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其他鞋企借鉴。奥康每年除了引进硕士不断补充到各个部门,帮助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外,还与学校开创新模式,设立“奥康班”。学员学业完成后,可自主选择是否到奥康就业。同时,奥康还制定了《培训管理制度》,就培训计划、组织管理、培训课程开发等9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培训制度,奥康每年会举行超1000场的实战培训。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