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调研浙江四个产业集群
2010年1月10日-14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一行4人赴浙江丽水、缙云、诸暨、宁波四地调研,了解2010年企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并着重就电机、家用机、刺绣机、零部件产业集群取得的结构调整成果和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当地企业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走访了丽水的方正、速诚、金茂、华星,缙云的万维、德佳、恒强,诸暨的盛名、大豪、信胜、越隆、飞鹰、德源,宁波的双海、德鹰、舒普、勇耀、欧宝,与19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切交谈。还相继与浙江省缝纫电机行业协会会长、方正公司董事长张敏,缙云县缝纫机行业协会会长、万维公司董事长朱益民,诸暨电脑刺绣机协会会长、飞鹰公司董事长陈培康及浣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诸暨电脑刺绣机协会秘书长陶科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零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双海公司董长事宋根勇就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和协会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从调研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加快了各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步伐,企业通过加强管理、优化工艺流程、装备自动化改造,使得产能、资源和员工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以零部件企业为例,现有职工普遍比2008年减少40%以上,但2010年产值普遍提高30-40%,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另外,受人力和办厂成本等影响,企业出现了由城市向周边乡镇、农村分散转移的趋势。
调研中,反映最为集中的是零件供应、缺工和低价问题,招工难、各种成本持续上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价格低、利润低则是增强企业信心、继续发展的一大困扰。针对铸件缺货问题,受人工、限电、环保、恶劣工作环境等因素制约,做铸造、热处理、粗加工等方面小型零部件企业生存困难,倒闭的较多,产能下降,而这种压力传递到大中型零部件企业,进而抑制了整机和经销商的产业链条运转。这是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调研组认为,虽然这种供求紧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为提高行业价格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给一些小型供应商留出了空间,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调研组建议,企业需看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着重提高效率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
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协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力度,组织专家力量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搭建协商、交流平台,推动行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