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用工荒导致薪资大幅上涨 企业成本几乎逼近“临界点”

       春天里的工荒,势必影响企业“秋天里的收成”。

      自从用工问题成为了泉企头上的“紧箍咒”,如何“解咒”,始终是一件头疼问题;而泉州制造转型的压力也是如影随形。

      如专家所指,一方面,用工荒导致薪资大幅上涨,使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传导至企业层面,随即表现为成本压力的大幅增长。这意味着,泉州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基础被全面撼动,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为吸引产业工人,不少企业不得不加快向人力资源富裕地区迁移的速度,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危险由此进一步加剧。如何让产业升级的速度超过空心化的速度,俨然已成为泉州制造业必过的一道关卡。

      不用说,一年之计,就在这春天里。

      【记者调查】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

      “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

      “我这两天来只招到一个工人,难。”聊起这几天的招聘情况,晋江老协志TPU制造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一脸的无奈,“你也看到了,应聘的人还没招聘的多”。

      这是昨日上午10点多的晋江陈埭乌桥头,乌桥头是晋江的传统招工市场,因为位处溪边和岸兜两大鞋业专业村的中间,是陈埭企业招工的主要“根据地”。

      但在昨日的乌桥头,记者看到的招工现场着实冷清,因为应聘工人不多,不少企业的招聘人员难耐“寂寞”,不得不聚在一起侃起了大山。

      同样的景象还出现在晋江劳动力市场。昨天是晋江劳动力市场举行招聘会的日子,但记者在市场的招聘专区里看到,前来应聘的人员寥寥无几。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行政副总严文明告诉记者,虽然华宇织造老员工的返工率达到90%,但因为今年企业扩张,还需要招收100多名工人,按照华宇的规定,每个老员工带新员工入职,就可得到1000元的现金奖励,但即便如此,华宇目前仍然有超过百人的用工缺口,“这几场招聘会下来,效果并不好,很难招到人”。

      对于今年招聘市场的冷淡,常年在劳动力市场16号窗口负责招聘的何先生体会更深。据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务工人员起码减少了一半。

      多日来,记者接触了涵盖纺织、鞋服、食品、伞具等在内的20多家企业发现,招工难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从官方传出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来自泉州劳动部门的信息,节后泉企用工需求数量达160万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万人,企业招工形势紧张。在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由于企业员工在行业内流动性较大,需补充的新员工仍占用工总数的60%以上。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自去年以来,泉企用工荒已由结构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之前多年,名企因为薪资水平较高,用工环境也较好,并不存在招不到工人的问题,缺工问题主要出现在那些中小企业,但随着众多龙头企业去年以来的产能大扩张,这些名企同样面临用工难题。

      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随着2009年和2010年的泉企上市潮之后,2011年成为这些“不差钱”上市企业的产能扩充年。2011年,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泉州工厂将在现有4000人规模的基础上,新增1500人。361度(中国)有限公司随着在五里工业园的投产,今年计划新增2000人。而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乔丹、利郎、飞克、喜得狼等企业新增用工人数均在数百人以上。

      一方面是企业产能扩张对用工量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工人供应量的减少。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庆先认为,随着中国中西部的发展,原先外出劳动力纷纷选择留乡就业或创业,加上之前一些用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泉州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得来泉打工的总人数有减无增。与此同时,企业原先稳定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趋势,而新生代80后、90后的农民工对传统企业单一的工作模式认同感较弱,造成了企业实际可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

      【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已逼近“临界点”

      “对于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5%,企业要维系下去就很困难了。但事实上,眼下行业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在普遍性缺工的大背景下,涨薪成为众多企业祭出的首要法宝。据记者了解,虽然同样面临招工难题,但从产业结构看,那些高耗能、低利润、员工收入低的行业,成为招工难的企业,而待遇较好的企业,节后返工率明显较高。据严文明介绍,华宇织造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返工率,正是得益于他们的企业给老员工开出了较高的待遇。而记者从华宇织造的招工宣传单上看到,该公司熟练工每个月的工资均在3500元以上,而即便是新员工,试用期的工资也有2000元。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