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温州鞋等制造业“空心化”之忧

          拥有8000亿元闲置资本的温州去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却排名浙江省倒数第二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到2009年末,温州共有36个国家级生产基地,是“温州模式”的核心所在。然而随着各地制造业的崛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温州模式”是否还能维持其优势?事实上,已经有人在担心,温州的制造业有陷入“空心化”的危险。

        “愿意搞实业的人越来越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很多温州商人如此说起。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就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是“空心化”的一种前兆。“传统制造业企业家对实业的信心不足,实体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周德文表示。

        《温州日报》曾撰文指出,过去十年,温州的投资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远远低于浙江省的47%和全国的67%。2010年上半年,人们印象中“不差钱”的温州,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总量仅是杭州的25.7%、绍兴的49%。

        与此同时,周德文曾估计,温州民间闲置资本已经达到8000亿元左右。

        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坦言,“十一五”期间,该市产业升级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和人才短缺更加凸显,民营经济先发优势不断弱化。

        “温州模式”将走向何方?

        制鞋业投资萎缩

        制鞋业在温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温州鞋业的产业链相对完善,配套产品涉及鞋材、鞋底、鞋线、鞋机、包装、印刷等制造所需的所有领域,年产值在7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年度GDP的1/4到1/3之间,无疑是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不过温州市政府的一份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文件中就指出,近年来原材料成本、出口成本、土地成本都有较大程度上升,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导致许多制鞋企业选择退出或者外迁。

        发展高峰时期,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而温州市经贸委此前对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的15521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8.1%,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鞋企。换言之,有近420家鞋企停工、半停工或倒闭。

        而温州本地实力较强的一些鞋企则都选择了外出建厂,奥康、康奈、百丽、东艺等有实力鞋企都已经在川、渝、皖甚至国外建造工业园区、生产基地。

        “要么转型,走中高端路线;要么转移,把厂子迁到成本较低的地区。”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曾表示。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认为,虽然温州制鞋企业数量大降,但很多单个企业的规模上升。企业生产线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尽管如此,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制鞋业的投资规模近年已出现大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温州市鞋革行业共完成投资总额6.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8%,行业投资意愿并没有跟着生产复苏而回升,反而呈现“一升一降”的不同走势,行业投资额仅占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4%,大大低于产值比重。

        离开制造业追求暴富

        实际上,这种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制鞋业。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透露,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而另一个温州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紧固件制造,近几年也已消失了上千家企业。

      

[1] [2] 
  • 相关阅读
    1.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温州50多位服装厂老板组团参观杰克
      越南鞋类出口在许多市场急剧下降
      来自温州巨一集团的客人莅临杰克参观交流啦!
      一半订单没了,鞋厂从生产线开始“突围”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