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由东慌到西
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留守家乡还是外出打工是一个难题;对于想招工的企业来说,继续坚守等待应聘者还是再加工资吸引农民工,也是一个问题。这就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的用工现状。
昨日,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媒体热炒的“民工荒”现象仍在持续发酵——家住江西赣州的傅先生在电话那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浙江一家企业托我在春节期间找100个人去那边工作,但快20天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办法招满;而且,现在不仅是浙江的企业,就连我家乡这边的少数企业都出现了工人短缺的情况。”
现 状
东部西部抢人战
“民工荒”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早在2004年,媒体就开始轮番爆炒春节期间总是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但当时炒作的话题主要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互“抢人”的问题。到了2011年,“民工荒”现象不仅愈发严重,提前到来,更是呈现了扩散之势——这种现象甚至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传统劳务输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少内陆省份“推进”,因而,相关的纷争也变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抢人战”。
在江苏省,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万人,减幅4.51%。一增一减,意味着不少企业不能再“稳坐钓鱼台”,而是要“求人办事”。
在上海,春节黄金周刚过,就有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充分体现了上海诸多企业对农民工人才的“饥渴”。
另据媒体报道,号称“鞋都”的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也很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去年,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因为招不到工人,只能减产”。
事实上,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也面临缺工新问题。据贵州省相关部门介绍,近期,贵州本土企业用工缺口达万人次,缺工现象十分严重,“现有2200余家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排队,等候安排进场招聘。同时,2月招聘会展位早在春节前就已经预订完毕,最早的空余展位已排至3月中下旬”。
“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收缩10%至15%左右,至少‘缩水’100万。”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农村处处长李湘泉表示,该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至少减少60万。
此外,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项目已相继开工,由于施工单位的努力,暂时没有出现建筑工人短缺的现象,但我看到,其他行业,如餐饮业等,用工非常紧张。”
原 因
缺人实质缺权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李佐军指出,“民工荒”根源是“权利荒”,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千千万万的打工族真正获得应有的人身权利。有网友就表示,“民工荒只是表象,民心慌才是本质”,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例如,户籍制度的限制;民工们工资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比较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歧视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张展新则道出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说:“这宣告着我国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他分析,民工荒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人口增幅下降以及中西部地区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首先,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30余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城市、农村小学招生人数的下降,新增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等社会现象中已经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从劳动力供给的源头上,已经不像从前能够“无限供给”了。
其次,像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面临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根本性调整的问题。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中西部农民工去东部的人数自然会下降。
对于民工荒的利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民工荒”是个好现象,说明国家平衡发展的战略正在发挥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所以出现了西部、东部争抢劳动力的状况。曾经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企业将失去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受益者是农民工。
同时,民工荒长期存在倒逼东部企业转型升级,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果优化升级。
张展新则预测,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将会加速户籍人口政策变化,劳动力最短缺的地区,将在多个领域出台针对方便和实惠农民工的“友好型”政策。通过农民工市民化,方便农民工融入城市、解决农民工定居问题等方式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