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纺服业生存困局之一:利润缩水
2011年的春节对做服装外贸生意的张建来说,简直成了“春劫”。
拼死拼活,刚刚拿到6万套工装的“大单”,“用工荒”却如约而至。虽然“用工荒”在制造业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却足以让张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招不到人,根本开不了工!张建说,“工人的工资是逐年上调的,不涨工资或涨得太少,工人都不愿意干,每年春节都会流失一大批工人。”
但是,大涨工资的承诺,张建却不敢轻易出口。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牵动加工贸易经营者生存神经的一年。人民币的再次升值使张建和他的同行们海外业务结算骤然缩水,利润大打折扣。同时,近年来愈加凸显的贸易壁垒、原材料涨价、客户条件苛刻、人力成本提高等各种问题,都在持续而快速地吞噬着加工贸易的经营利润,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异常艰难。
中国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相关政府部门曾多次指出,加工贸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实现转型升级,或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升企业竞争力,或将市场由国际转向国内,走内销的道路。
但是,对于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都非常有限的张建们来说,转型升级这条路同样不好走,“转型也好,创新也罢,都需要大量资金,没钱,我们什么都做不成!”
老路已荆棘丛生,步履维艰,新路又埋伏着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2011年刚刚开头,在加工贸易这条路打拼多年的张建和他的同行们,忽然没有了方向感。
“6.5”!这个数字就像一把锥子,让曹凯心里一阵阵锐痛。在广东做服装出口生意的曹凯和数字打了近20年的交道,每一位数值的变动,都让他心头一颤。只要一闭上眼,那些数字就会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变幻无穷。“人民币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6.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了”!
“升值太快了!3%的利润也快保不住了!”曹凯无奈地说。
而原料价格、员工最低工资、水费、电费、设备更新费等另一串不断攀升的数字,更让曹凯觉得利润“被压到谷底了”!
曹凯属于做加工贸易比较早的一批人。最早接的活儿基本都是工装、制服。“来料加工,百十台机器、百十个人,保证时间和货品质量,就能赚钱”。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