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业:生态认证加速推进
“大家都在说‘生态纺织品’,但纺织品是否‘生态’,印染环节将起决定作用。所使用的染料及其工艺直接决定着纺织品的生态和安全。”一位专家曾指出。
染料和印染是一个上下游高度关联的一体化行业,受到“绿色壁垒”的冲击时,会发生强大的“传导效应”。 尤其是在当前,绿色关税制度、绿色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等已成为一些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及调节进出口贸易重要工具的时刻。
印染废水带来的治理难题
纺织印染可谓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过程,它的前处理和后整理对纺织品的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排放废水中所含油剂、酸碱、染料、浆料以及纤维杂质等,具有成分非常复杂、色度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碱性大、毒性大、水量大、水质变化大等突出特点。
我国曾对印染废水的治理做过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要针对的是COD、BOD以及色度等综合性指标,对作为源头的染化料有害物质控制关注不多。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对可能存在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对人类的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标准以达到限制的目的。目前,被生态纺织品纳入监控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防腐剂、禁用染料、甲醛以及含氯有机载体等。国内的印染废水到底应如何处理?2010年3月,苏州市举办的一场“热电厂脱硫除尘工作现场会”给业内带来了另一种思路。
在苏州市吴中区用直镇,大大小小的印染企业有上百家之多,其所排放的废水有机物浓度高、PH值高、色度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威胁。如果大量未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接排放至该镇污水处理厂,不仅会使污水厂的二级生化反应受到强烈冲击,也会造成水质不达标的问题。“热电厂将印染企业产生的废水,巧妙用于烟气除尘脱硫,使废水在除尘脱硫过程中脱胎换骨,还缓解了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压力,简直是多赢。”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环保办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苏州热电企业利用锅炉烟气对印染废水进行除尘脱硫,能达到98%的二氧化硫去除率。“对于我们而言,这项工程削减了二氧化硫排放量,保护了大气环境。采用印染废水替代天然河水,又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而且,由于印染废水呈强碱性,不需要另外投加碱液,节约了一大笔资金。”一位热电厂的厂长兴奋的表示。
有关染料安全的法律还是空白
除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外,印染产品的生态安全也已经引起了全行业的集体关注。每年,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总会联合举办“中国染料与印染行业产品生态安全论坛”,对提升印染产业上下游的沟通能力作出了努力。
业内人士指出,印染产品的生态安全涉及染料、助剂、印染以及终端产品等各个环节,若有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将会带来“全盘皆输”的局面。要避免有害物质的存在,“治本”的方式是要从源头上防止被列入禁用和限用范围内的有害化学品被带入纺织品。“印染产品的生态安全包括五个方面:原料的生态安全、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安全、最终产品的生态安全、产品适应过程的生态安全以及废弃产品处理的生态安全。”中染协秘书长田利明认为。
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染料安全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符合性评定程序,大部分都是对最终产品的规定。然而,下游的纺织服装企业又频频对染料的生态安全提出诸多要求,带来了很多协作上的矛盾。许多染料生产企业抱希望于“化学品安全说明书”,希望通过这一附带性说明,下游印染企业能够很好、很全面的了解染料的危害信息,从而在生产中采取一些防范举措。
“2007年6月1日,欧盟REACH法规的正式实施,对我国的染料行业以及纺织工业构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影响着这些行业的发展。欧盟的REACH法规的实施无可阻挡,而预注册是目前应对REACH法规最正确的方式。”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表示。目前,中国已有几十家企业完成了1000多项产品的预注册,涉及染料、有机颜料、染颜料中间体、染料助剂以及印染助剂等各个方面。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