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高棉价时代,如何撬动“融资困局”?

      “不少棉花企业因为收购资金短缺,影响了收购了进度,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山东一家棉花购销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从一些地方的棉花协会了解到,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不少棉花购销企业已经错过了2010年最佳的采购时机。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收购期资金需求巨大、财务管理不规范、控制机制不健全、无有效的资产抵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当前的融资体制尚未革新,金融机构的信贷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很难满足棉花企业‘急、频、特、短’的现实需求”。

      棉企融资渠道相当狭窄

      每年年初,是银行“冲贷款”时间,不少商业银行已将2011年信贷额度陆续下发到各分支行。2011伊始,国内信贷环境开始紧缩,对银行的监管也变得更为严厉。在额度紧张的情况下,许多中小银行唯有通过信贷风险进行评估:谁给的利息高,贷款就给谁。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心,非暴利行业的棉花企业在2011年融资将会越来越难。棉花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相当狭窄,在贷款方面,一般只能从农发行取得收购资金,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往很少,往往带来的是资金短缺的结果。
    与金融机构交往少,并不是棉花企业所期待的或有意为之。业内人士称,很多企业都想和各大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自身可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融资往往“碰壁”,棉企也就逐渐打消了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念头,默默承受着棉花收购高峰期巨大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在棉花流通领域,原本的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正在由无偿向有偿、有政策向商业转变,许多棉花购销企业短缺资金,错过了采购棉花的最佳时机。当前,我国棉花企业之间的联保贷款仍然很难实现,要想采用担保方式进行贷款,必须寻求专业担保公司的支持。然而,专业担保公司对棉花产业链融资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很少有专业担保机构进入这一领域。    专业担保公司选择“不进入”,一方面有其自身业务发展规划的原因,最重要的还在于缺乏担保平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以及棉价的不稳定,担保公司往往认为棉花收购风险很高,导致进入这一领域的兴趣骤减。

      “钱荒”令行业风险大增

      行业不同,其生产经营的规律是很不一样的。“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棉花企业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相差太大,流动资金的占有量要远远大于固定投资。”湖南一家知名棉花购销企业的老总这样分析。

      除此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等中小企业应用贷款审查流程较长的程序。对棉花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一般为短期贷款,银行因其期限短、责任追究压力大、风险暴露快对其有着明显的“抵贷”情绪。同时由于政府渗透不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棉花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严重缺乏。

      资金的不足,不仅让棉企陷入“钱荒”的困境,也令整个行业的风险系数大增。此外,高水平的利率也让增大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一项调查显示,58%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的利率偏高,无法承受。其中,50%的企业认为其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水平应在基准利率上浮10%以内,33%的企业认为应在10%-30%。在如此高利率的水平之上,再加上贷款抵押和担保的费用,融资成本至少可达到15%以上——高昂的融资成本不仅让棉花企业望而却步,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