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重庆缝制设备市场渐入佳境

        20109月24日,由重庆市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重庆国际服装节在南坪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共设置服装服饰区、服装面辅料区、缝制设备区三个主题展区。据悉,本届服装节共有239家企业参展,经厂商对接洽谈,签订合同金额达13亿元,参展规模及签约金额均创历届新高。作为本次服装节的重头戏之一,缝制设备展吸引了重机、田岛、杜克普、银箭、海菱、中缝重工、欧西玛等品牌参展。据田岛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潘福智介绍,这是田岛首次参加西南地区展览会,主要是顺应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势所趋,寻找更多发展机会。


         产业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重庆服装业曾盛极一时,年产值达2亿多元,出口创汇超过2000多万美元,一度位列全国五强。然而,辉煌之后是落寞。直至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服装产业才又恢复生机。1997年至2009年,重庆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从43亿元增长到175亿元,年增长率由10%递增到25%以上,从业人员由12万人发展到24万人。预计2010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将达2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重庆全市共有3820家服装企业,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服装企业13户。产品构成中,女装占41%,男装占21%,羽绒占15%,针织占14%,童装占9%。

        总体而言,重庆服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3820家服装企业中,仅有300家左右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其余都是中小型服装作坊,年产值还不到深圳的1/8。据重庆天才缝纫设备有限公司经理陈黎介绍,当地企业生产的服装以中、低档为主,100人左右规模的工厂占绝大多数,设备上千台的企业暂时没有。大部分企业的作业模式:从沿海城市抄到样版后,连夜加工至凌晨,然后运到市场上去批发,拿到钱后再买面辅料或设备,周而复始,很少做库存。

        据了解,在重庆目前规模以上的300户纺织服装企业中,约有20%是受优惠政策和区位辐射带动力吸引过来的外来投资或合资企业,如浙江雅戈尔、上海金考拉、山东如意等。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重庆市先后在渝北区、巴南区建成服装工业园,合川区投资建设纺织丝绸产业园和服装丝绸市场。 与此同时,该市招商引资工作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香港查氏集团在合川区投资建设的印染项目已于2009年8月动工。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重庆市纺织服装业受染整制约的问题。上海赛润、浙江恒基等服装企业也已在开县顺利投产。

        与缝制设备相关的鞋业,近年来在重庆的发展也十分红火。据悉,璧山县已经形成1 300多家制鞋及配套企业、年产皮鞋6 000多万双、年产值45.7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由璧山县人民政府与奥康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设备市场

       2010 9月25日,《中外缝制设备》记者一行走访了位于朝天门的品牌缝纫机市场。该市场已有10余年历史,集聚了近20家缝制设备经销商。据悉,重庆目前约有缝制设备经销商30多家,主要集中在朝天门批发市场一带和壁山县。在市场入口处的品牌一览表中,记者看到目前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品牌在此均有销售。标准、中捷、杰克、重机的销售额在当地位居前列,富山也有不俗的表现。早在四年前,中捷和富山就开始在重庆市场布局。2006年7月下旬,中捷在渝举办产品推广会。同年11月,富山在渝举办“新厂筹建规划及流水线设计讲座”。凭借赊销等营销手段,这两个品牌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重机则是从去年开始销量才出现明显增加的。部分在沿海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利用性价比优势也占得一席之地。浙江乐清“南邦”牌缝纫机今年在重庆的销售额就有望突破百万。

       就经销商的整体实力而言,以重庆天才缝纫设备有限公司(代理标准)、重庆兰恩商贸有限公司(原名腾琦,代理海菱、欧西玛、中缝重工等品牌)、重庆时代缝制设备有限公司(代理银箭、杜克普等品牌)、重庆蓝星缝纫设备商行(代理杰克、兄弟等品牌)、重庆桑美商贸有限公司(代理中捷)五家企业的实力最强,年销售额在数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规模整体偏小。

[1] [2] 
  • 相关阅读
    1.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21-9.27)
      缝制设备行业一周热点回顾(9.14-9.20)
      台州缝制设备企业 牵手阿里“犀牛智造”
      市场去库存显著 越南难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纺织品出口增长 服装市场需求释放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