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标准制定应与技术发展同步——解读45项纺织标准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16项国家标准中,1项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12项为新制定标准,4项为修订。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9项行业标准全部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中新制定标准13项,修订16项。

      修订标准是以1991~2003年间的标准为基础进行修订的,解决了标准老化和技术落后问题,使之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新标准主要是根据国内多年来的生产实际和技术创新成果制定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方法标准基本采用了ISO国际标准,提高了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程度。

      这批标准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委及工信部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由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基础上,提出标准草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附件,分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有代表性的企业广泛征求意见,时间为两个月;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对各方面所提意见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后,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提出标准送审稿;送审稿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审查,形成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报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审查后,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由协会分管领导签发,以正式公函的形式报送国家标准委及工信部审定、批准公布。

      国家标准部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月10日和14日分别批准发布了16项纺织工业国家标准。

      一、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能提出要求,是对2003年版标准的修订。
      该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出口产品可依据合同的约定执行。其与GB
      18401-2003的主要技术变化有:婴幼儿的年龄由24个月改为36个月。产品分类由A、B和C类代号改为直接以文字描述分类,即婴幼儿纺织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三类。B类的pH值由4.0~7.5修改为4.0~8.5。在染色牢度方面,对本色及漂白产品和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要求考核染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纺织产品;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限量值规定为≤20mg/kg。
      另外,附录A将“湿巾等清洁用品”和“箱包、背提包、运动鞋、伞等含有纺织面料的产品”增加为不属该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目录。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清单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等。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对于新修订的GB
      18401强制性标准,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准确理解标准的内容,严格执行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二、GB/T 24218《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为系列标准,包括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厚度的测定、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耐机械穿透性的测定(钢球顶破法)、吸收性的测定、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落絮的测定、溢流量的测定、受压吸收性的测定、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透气性的测定、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等19个部分。
      其中,第1~18部分与ISO 9073系列标准相对应,均为修改采用ISO 9073∶1989《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系列标准。截至目前,该系列标准已发布8个部分,其余部分正在制定或报批过程中。
      三、GB/T 12703《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规定了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为系列标准,分为静电压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电荷量、电阻率、摩擦带电电压、纤维泄漏电阻、动态静电压等七个部分,目前全部发布。该系列标准的发布,为纺织品静电性能的测评提出了统一的方法。
      四、《土工合成材料 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和《土工合成材料 静态顶破试验(CBR法)》两项标准均是修订标准,对标准适用范围、试验仪器以及试验方法等做了部分修改,提高了标准的适应性。
      五、GB/T 23319《纺织品 洗涤后扭斜的测定》为系列方法标准,分为针织服装纵行扭斜的变化、机织物和针织物、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3个部分,均已发布。三部分均等同采用了ISO 16322∶2005《纺织品 洗涤后扭斜的测定》1~3部分。
      六、GB/T 25874《纺织机械与附件 
      筘齿用钢片》规定了胶粘线扎筘、平板梁金属丝扎筘、双弹性梁金属丝扎筘和塑料固化金属丝扎筘所用筘齿钢片的尺寸和标记,分为冷轧钢片和淬硬钢片2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9473-1∶2006《纺织机械与附件 筘齿用钢片》。
      行业标准部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12月29日批准发布了29项纺织工业行业标准。
      ★毛纺织品领域:共1项,为首次制定。
      《印花精梳毛织品》为首次制定。印花精梳毛织品是近年来开发的新产品,是毛纺织行业与印染行业技术结合的产物,不仅改变了传统羊毛制品花色单一、变化较少的劣势,同时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羊毛织物的应用范围,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由于无统一标准,各企业生产的羊毛印花织物质量差异较大。为提高羊毛产品的印花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相关部门制定了此标准。此标准规定了印花精梳毛织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和标志等,适用于鉴定采用直接印花方法生产的各类机织服用精梳纯毛、毛混纺(羊毛及其他动物纤维含量30%以上)及交织品的品质。
      ★化学纤维领域:共11项,其中修订2项,制定9项。
      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为首次制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或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我国是继荷兰、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纤维生产和相关技术的国家。该纤维是我国在三大高性能纤维中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高性能纤维。由于它分子量极高,主链规整性好,纤维取向度、结晶度高,因此它的强度为当今所有纤维之最,它以高强度(同等质量条件下相当于优质钢丝的8倍)、高模量(1150cN/dtex)的突出特点,在高级轻质复合材料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需装备,如防弹背心、头盔和轻质装甲,以及民用船帆、缆绳、降落伞和滤材等各领域。此标准规定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的内在和外观质量以及试验方法等要求,具有创新性。
      二、《蛋白质粘胶短纤维》、《蛋白质粘胶长丝》、《有色粘胶纤维》、《有色粘胶长丝》、《洁净高白度粘胶短纤维》等5项为粘胶系列产品标准,其中3项为制定,2项为修订。
      蛋白质粘胶纤维是在粘胶纺丝液中加入蛋白质溶液,纺制成的粘胶短纤或长丝,该纤维呈皮芯结构,因含蛋白质,具有护肤保健功能和天然真丝的优点,受到消费者推崇。
      有色粘胶纤维是在粘胶原液中添加着色剂生产的有色粘胶短纤或长丝,其优点是原液着色,色牢度好,省略了纤维、纱线或坯布的后续染整工艺,达到了节约资源,减少印染污水排放的目的。
      洁净高白度粘胶短纤维是上世纪末快速发展起来的非织造医疗、卫生材料,因其原材料品质要求高,同时采用了增白工序,其产品在白度、杂质、残硫、水溶物、表面活性物等卫生指标及产品规格上与传统纺织品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这5项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粘胶的差别化,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销售,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锦纶6高取向丝(HOY)》为首次制定。
      锦纶6高取向丝是不经后拉伸和高温定型工艺纺制成的具有高取向的锦纶6长丝,具有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与锦纶牵伸丝相比具有上染率高、色彩鲜艳,织成织物手感柔软等显著特点,近几年,其产能迅速扩大。标准规定了锦纶6高取向丝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等,有利于统一产品质量考核要求和规范市场。
      四、《抗菌聚酰胺预取向丝》和《抗菌聚酰胺弹力丝》为2项首次制定的功能性纤维标准。
      抗菌聚酰胺纤维是用银系列抗菌母粒与聚酰胺树脂切片充分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及后加工制成的功能性纤维,按加工工艺不同可做成预取向丝或弹力丝,是一种新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性能,广泛应用于内衣、织袜、军工、医疗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制定抗菌聚酰胺纤维标准,既可以满足市场贸易的需要,又可以规范新增产能的质量要求,意义深远。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