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助力当地制鞋产业发展
在广东工作10多年后的刘守明回到家乡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淮口与沿海地区工业园区起步的时候差不多了。”现在,刘守明担任天地福制鞋厂的行政主管。这个厂就坐落在成都市金堂县淮口工业园区,与其毗邻的还有好几家制鞋企业。
2004年,淮口仅有城市人口1.8万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到2010年,城区人口已经达到6.5万人,城区面积则扩大到将近1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2020年,淮口将成为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
淮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正是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缩影。
寻找产业支撑
淮口镇是在2004年开始被全国关注的。
“2004年以前,淮口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集贸大镇,主导产业还是农业,与其他乡镇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镇。”淮口镇党委书记任时伯介绍说,2005年,淮口镇的工商各税收入仅2000万元,当时的城市面貌更是“脏乱差”。倍感压力的淮口如何寻找突破,改变落后局面?
任时伯说,成南高速、成达铁路都经过淮口,这里又处于沱江上游,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因此具有发展工业的基本条件。当时他们考察了江浙一带,比如浙江绍兴、福建石狮等地,选择了纺织印染产业,因为本地有成都市属国企成都纺织二厂,并且成南纺织产业链中,独缺印染。
2004年,3平方公里的纺织印染园区开始建设。第一家企业民康印染投资5000万元,随后川棉印染也进入淮口,拉开了淮口工业建设的序幕。“然而,规模始终做不大,没办法和绍兴等地比。目前,在运行的印染纺织企业只有6家。”
随后成都市又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将武侯区的中国女鞋之都调整为“一都两园”,其中一个产业园就在淮口。“考虑到金堂是劳务输出大县,有利于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任时伯说。金堂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18万人,而且大多选择在省外务工。
2008年,天地福投资3500元在淮口投资建厂,现在已经建成两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百万双,未来还计划再建5条生产线。与之毗邻的还有几家制鞋厂,目前在这里已经形成5000人左右的工业园区。
2009年,成都规划“一区一主业”,在淮口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包括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和循环利用。“我们主导产业经历三次转型,也从找企业发展到选企业。”任时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