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自主品牌梦想:中国创造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又一次拿出了关于建立海外孵化器的提案。 

      “今年我是第4次提了,反省前3次,有可能是我能力有限,表述不清晰,这次我将尝试用更直白的语言,将亲身体会和建设性建议表达清楚。”冯军告诉本报记者。 

      冯军认为,大量的创新型和品牌服务型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因不具备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设立办事处的条件,仅靠单打独斗很难落地,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工作签证准入、当地法律法规了解、人才工作和生活安全方面的困难。 

      他建议,由国家出面整合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的资源建立海外孵化器,变得至关重要,“就像韩国在华设多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意大利在华设有品牌推广中心一样,孵化器帮助当地品牌实现了在中国的成功落地。” 

      代表委员们提出,以传统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制造”,正进入打造自主品牌的大转型期,这一阶段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助推”。 

      大投入打造自主品牌 

      “一个自主品牌,至少需要10年培育期。刚开始没一个人听过我们这个牌子,现在慢慢开始有人知道了。”尽管在内销品牌之路上走得并不轻松,施云仍然坚持乐观的态度。 

      在自主品牌上探路5年后,浙江斐戈集团内销目前还只占总销售额的7%。 

      宁波斐戈集团三楼展厅,泾渭分明。一边是外销的OEM品牌展示,包括阿迪达斯、KAPPA等几十个国际知名品牌,另一边是该集团生产的自主品牌服装。 

      站在OEM展示区,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现在就是用这边挣的钱,补贴那边做自主品牌。” 

      施云透露,从2006年起,斐戈集团在打造自主品牌上已经投入上亿元。其中,2010年投入了3000多万元,而全年销售额勉强达到3000万元,要想收回成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开店以百货商场为主,租金很贵,加上一些‘潜规则’的费用。开店成本也是越来越高,现在开一家店至少300万元。”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告诉本报记者。 

      目前,斐戈集团一共在国内开了12家自营店。 

      “2010年没开,主要是稳一稳,总结下经验再走。”施云酝酿着在今年重启开店攻势,“2011年会在北京开店,新光天地、王府井、翠微大厦开3家。” 

      “一个自主品牌,至少需要10年培育期。刚开始没一个人听过我们这个牌子,现在慢慢开始有人知道了。”尽管在内销品牌之路上走得并不轻松,施云仍然坚持乐观的态度。 

      施云的同乡、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同样在为自主品牌不惜砸进真金白银。 

      原来以轻工文具为主业的广博集团,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升级。集团旗下的纳米新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纳米镍粉、铜粉、铝粉、银粉等多种金属粉体。 

      王利平称,纳米公司拥有来自海内外的顶级专家研发团队,在金属超细粉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粉体生产线20余套,各类纳米金属粉体年产能达400余吨。

      “我们正在应用独特工艺开发太阳能电池浆料用银粉和铝粉,计划年产能达5000吨,各项指标和产品质量达国际领先水平。”王利平透露,“目前处在批量试生产阶段,银粉试验了20多次,我们一个分厂厂长48小时不睡觉。” 

      要打自主品牌,就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投入、投入、再投入。”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我们国家的科技投入水平,经费只占GDP的1.7%左右,民营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科技投入差距更远,如果经济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就要在科技投入上先赶超。” 

      徐冠巨认为,应该看到企业现在面临着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政府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更有作为。 

      孵化器助力品牌走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也认为,应该对通过认证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外展会、网络建设等具体的活动提供部分鼓励资金,鼓励优秀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在西班牙的孵化器不允许制鞋业进入,在东京的孵化器不允许爱国者进入。”冯军认为现有的海外孵化器模式,难以满足中国品牌走出去的需要。 

      冯军告诉记者,商务部已在全球15个国家建立了19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但大多数合作区设在非发达地区,如进入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重点城市,则需要外交部协助办理工作签证准入;外交部在全球各使馆区已设商务参赞,但因其主要为大型企业服务,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精力和资源明显不足;科技部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设立孵化器,但远离重点商务城市,对企业落地帮助不大;而在新加坡建立的孵化器因没有商务部的介入且仅针对科技型企业,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1] [2] 
  • 相关阅读
    1.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