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产业调查:如何突破“天花板”
编者按:我国有“世界工厂”之称。然而,正面临“招工难”等考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认识到,粗放经营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以晋江鞋业、石狮服装为代表的泉州劳动密集型产业享誉全国,仅晋江一市,每年就提供了全世界近1/5的运动鞋和1/8的夹克衫,创造了著名的“晋江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沿海发达地区曾经引以自豪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路何在?日前,本报记者深入福建省泉州市调研,深切感受到其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种种困惑与探索。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3篇报道,敬请关注。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发展壮大了,原有的“躯壳”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期待破茧成蝶
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的承诺》,包括确保劳动者不因企业欠薪而蒙受损失,确保外来工子女能享受义务教育,符合条件的能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等17条“确保”举措。
泉州富甲一方。然而,以民企为支柱、以服装鞋帽为主打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却面临企业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上涨、外贸不景气、环境资源制约越来越严厉等诸多问题。经历了30多年大发展、大繁荣的泉州民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挑战。
“最大难题不是销路,而是缺工”
春节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尽管中西部农村有愿意外出务工者基本都出门了,但在泉州,记者所到之处,每个厂区的门口都张贴着醒目的招工告示。
为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员工,体育用品生产商361°公司大兴土木,在新厂区旁兴建起几十万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都带空调,其中包括大量夫妻房。针对80后、90后农民工的需求,361°正在建设1.5万多平方米的员工文体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网吧、电影院、健身房、桌球室、乒乓球室等。
“从2011年度开始,公司给每一个员工赠送相当于本人全年工资总额45.5%价值的股份。获赠股份的员工当年年度末即可参加公司红利的分配。”位于晋江市陈埭镇的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拿出公司总资本的10%,赠送给从保洁员至高管的全体员工。
之所以送股,“主要是希望能长久稳定公司的员工队伍。”奥金公司董事长丁明权说,“这几年与泉州许多民企一样,我们碰到的最大难题不是销路,不是市场,而是缺工。”2009年前,奥金几乎没断过一天订单。国际金融危机肆虐时,也只是停过3个月的工。即便如此,缺工、跳槽、员工不稳定一直是最头疼的问题。
“服装纺织已经不是政府所鼓励的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所以企业采取这样的方式留住职工值得肯定。”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少晖说。他认为,企业各显神通的种种尝试有利于应对当前的“用工荒”,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招工难问题愈演愈烈,为了帮助企业渡难关,各级政府都绞尽脑汁。现在大家慢慢也想通了:留不住员工的企业,就让他关门。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泉州市洛江区委书记吕竞说。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