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服装业“突破”法则
在产业转型时,“关键是产品能不能升级换代。”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说。
实际上,目前雅戈尔衬衫能卖到五、六百元,甚至还有的达到2000元。
2010年1月8日,雅戈尔全球首家汉麻世家生活馆在宁波开业。
目前,汉麻世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开设了10家专卖店。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李如成说,“经历30年发展,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突破雅戈尔服装快速发展的瓶颈。”
历时4年,投资近3亿,雅戈尔终于完成了大麻品种改良,使之不具备提炼毒品的特性,而保留了吸湿、透气、防霉、抑菌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雅戈尔已经开始产业化,2009年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工业园,世界上第一条工业化的汉麻纤维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
而受无捻纱广泛应用在毛巾织造的启发,山东泽祥纺织董事长马玉成觉得,“用无捻纱来织布,不是同样可以得到柔软、吸湿性好的面料吗?”
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国内几个主要面料市场,但都没有找到有关无捻机织布产品,于是决定自己研发。
但课题一提出,就遭到了有关专家的否定。
马玉成力排众议,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开发研制出从3s-100s各种纤维的有捻无捻交织、棉维伴纺等无捻布和休闲服装、男女衬衣等最终产品,相关技术也获得国家正式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国际授权专利6项。
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比如纯棉多功能面料衬衣,市场销价398-1278元/件,仅山东高唐县城的一个展销店,每月销售额就达到近30万元。
同样,鲁泰研制了纯棉300支纱,这种产品经过液氨整理后,布面呈真丝光泽和舒适手感,目前这种面料只有鲁泰能批量生产。
为了开发质量更好的衬衫,鲁泰首先改造设备,改进缝制操作手法生产格蕾芬衬衫,并在缝线部位采用纯棉质地的定型衬骨,克服衬衫缝合部易起皱的问题。
去年6月,双星用一张鞋类出口订单,吸引了同行的眼球。
植绒新技术、大底硫化技术、喷霜复古新工艺、珠光PE片材料粘合工艺、亮片与细纱布刮胶工艺……这一项项令国际同行都惊叹不已的新技术,征服了国际客商。
而红领大规模定制的定单源源不断地来自美国。
进行量体后,美国客户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导入数据库。数据库里有50多亿个板型,可以和客户数据对应。
在青岛本部的35个工作站,可以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并根据客户数据对相应的版型进行调整,然后通过自动裁剪设备直接裁剪。
“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信息化、单元化或模块化、高柔性的,与刚性的大流水生产线完全不同。”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中心副主任闻力生说。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讲师夏明在“基于网络的E-MTM男装定制快速生产信息系统”中,也创立了自己的流程,首先用三维人体扫描仪,进行体型数据采集,同时顾客在网站挑选款式。然后,系统完成基础纸样,并生成个性化纸样。
随后,系统加载顾客三维虚拟人台,并完成服装的虚拟仿真缝合。
此时,顾客能看到服装虚拟着装效果,如果试衣满意,顾客可正式定制。系统也将纸样保存,开始进行裁剪和生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