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

      发展环境复杂多变

      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可谓复杂多变。
      
      国际市场实质性回暖尚不明朗,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整体乏力,尽管新兴经济体发展较为迅速,发达经济体经济和市场需求均保持低速增长,但“欧债危机”的隐忧、“高失业率”的困扰、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都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棉花价格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了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筑的制造成本雪上加霜;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等。成本的刚性上涨和资源进一步紧缺正在调整着行业的供给能力和结构。
      
      尽管市场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打压,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十分强烈,加上商业地租涨势惊人,品牌抓住这个时机涨价似乎顺理成章。但是,并非所有品牌都能通过涨价化解成本压力的,因此,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
      
      “用工荒”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行业陷入总体开工率不足境地。据调查,2010年服装行业由于缺工,沿海地区整体开工率仅达到70%;很多大企业也由于用工缺口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将开工率下调至80%,同时加大外协加工比重;开工率50%左右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为了解决开工率“外协”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外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实力不济的小企业无法适应快、小、精的订单,在一些信誉不佳的企业中也蔓延着类似“坐地涨价”等不诚信现象,因此,“外协”越来越成为大企业间的默契和游戏。

      2010年末,服装主产区出现的限电、限水等措施也增加了服装行业的不可预测成本,商业地租不断攀升加大了品牌服装企业的商业成本压力。

      内需持续增长 支撑作用明显
      
      2010年,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

      区域消费呈增长态势

      2010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6000亿元,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区域消费协调发展。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报告,在全国十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排名榜上,上海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从省市来看,消费增速在18%以上的省市占83.9%。其中,天津、海南、安徽、江西、贵州、黑龙江、湖南等中等发达地区消费增长较快,增速均在19%以上。2010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前11个月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全年增长19.7%,总量达到2700亿元。其中,西安市为1381亿元,宝鸡市为260亿元,延安市为90亿元,三座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总额的64%。
      
      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正处在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恢复期和格局转型的起跑期。这一年,行业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服装消费增速全年呈现波浪式增长,始终明显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内需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力量和有力增长点,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强烈。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打压的价格已有所释放,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过涨价化解成本压力,因此,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必将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马云“新制造”: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疫情冲击全球纺织服装业:36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暴减524…
      2020年中国服装业市场分析: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降 出口呈现…
      采购商远离中国 全球纺织服装业寻找新的方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