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欧盟利好政策前能否大提速
编者按:不公正的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举措终于宣告终结,5年来的行业抗争获得了回报。在这个欢庆“胜利”的时刻,新局面下的中国皮鞋制造业却五味陈杂,各种表情纷纷展现乐观、悲观乃至茫然。
探寻中小鞋企的茫然表情
中国皮鞋制造业这趟列车,在欧盟利好政策面前,能否提速?
“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皮鞋征收的,长达五年之久税率高达16.5%的反倾销税!”这对于中国鞋企来说利好意义非比寻常,只要对数据敏感的人都不难想象16.5%这一数字对一家企业的利润所能带来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然而,正当怀以满腔热情拨通一系列中小鞋企老总的电话时,所面对的气氛却似乎是降了几度的微冷,他们的一脸茫然和无辜甚至让记者反而有些无所适从,反思:是不是自己小题大做了呢。
“有这样的消息吗?我们这边在开订货会,还不太清楚。”
“我们企业以内销为主,没有涉及外贸,所以你谈到的情况与我们关系不大。”
“仅凭这样的一条消息,我们也无法预测影响,要六月份去参加意大利的展会之后才能知道未来欧盟市场到底会怎样。”
“哦,是听说了这个事,但接下来具体要怎样应对欧盟市场,我们还没有仔细想过。”……
“出口欧盟比重并不大”
温州,是全国皮鞋重镇,记者在得知反倾销税取消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温州查理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谢先生。
谢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平静和从容,“现在,我们公司的业务中出口欧洲的份额还不到30%。在2006年欧盟开始征收此项反倾销税后,我们的欧洲客户就一直在减少,老客户也差不多都走光了。”
当记者问及最近几个月欧盟市场是否有回暖迹象时,谢先生如此回答:“我们基本没有什么感觉。欧盟客户的要求一向很高,在做工和款式方面,国内做出的效果明显没有欧盟本地好。从成本来看,大家都知道像印度、越南等东南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便宜,可以把成本压得更低,拼价格我们又拼不过他们。所以说,做皮鞋这一块,中国的情况属于不上不下,处境比较尴尬。”
在谈话中,记者体会得到谢先生面对这种产业整体状况的无奈。据了解,在过去这五年欧盟对中国皮鞋的贸易封锁之中,很多鞋企将注意力转向了成本更低一些的PU合成革等非真皮原材料,包括金帝、巨一等企业在内,有超过九成的温州鞋企已经开始采用PU合成革等非真皮原材料制鞋。换个角度思考,在PU材料的技术推进上中国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
谢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中国出口的鞋中,皮制的价格差不多是15美元,革制的价格差不多是10美元。”
可见,成本和价格还是左右中小鞋企的一个重要症结,在聊到今后该如何应对欧洲市场时,谢先生脱口而出的是:“打价格战吧。”
政策利好是一剂良药,但却治标不治本,从中小鞋企在这种政策刺激下所显现出的种种木然来看,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彻底改变企业层次和产业状况的根本性指引。
针对的只是真皮皮鞋
在记者采访到的企业之中,表示出口欧盟比例不大的公司并不占少数。
广州美联皮鞋公司负责人表示:“反倾销税的取消对我们影响不大,美联出口欧盟国家比例不大,出口主要针对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很简单,由于五年来高额反倾销税的征收,许多企业选择避开欧盟这扇大门,纷纷转投其他地区。但原因仅仅是这么简单吗?出口欧盟比例普遍偏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联系到了广东省皮革协会毛皮和皮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维东。
与中小鞋企所表现出的茫然形成鲜明对比,刘维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个税本来是不公平的。是对中国皮鞋制造业的一种歧视。”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