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提升为核心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处在理事会领导下,围绕“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基本要求,以“科学规划”为主线,注重推动全行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做好具有战略性、开拓性的重点工作
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将2010年确定为行业“科学规划”年,并明确了三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一年来,秘书处认真组织落实理事会决议,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编制完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精神,有效指导行业“十二五”期间健康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协会启动并完成了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协会组织相关人员先后赴浙江、江苏等地深入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多方收集信息进行核实补充。目前,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审议稿)已经完成,审议稿突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突出了结构调整和自主研发的主攻方向,现会同行业“十二五”科技开发指南一并提交本届理事会审议。
(二)启动“质量提升赶超工程”
为尽快改变行业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明显差距,协会于2010年策划和启动了为期三年的“质量提升赶超工程”。2010年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基础调研和制订赶超标准等方面。协会组织专家深入零件制造、整机生产、经销、下游用户全面开展质量调研,掌握用户的质量需求和产品质量存在的差距,明确质量攻关目标;组织人员编写了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和《产品质量提升目标与要求》,就赶超目标、提升指标、保障措施与要求进行了明确。2011年协会将在此基础上推动质量提升的攻坚与实施工作。
(三)开展“五十强经销商评选”
2010年协会开展了首届“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五十强经销商评选”活动。经过企业自荐、地方商会推荐、骨干生产企业推荐等方式,并经宣传、申报、评定、公示等环节,最终,东莞市祥兴针车有限公司等50家经销商荣获“五十强经销商”殊荣。通过五十强评选、表彰、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措施,一批管理严格、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经销企业脱颖而出,行业商贸领域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工作迈出可喜步伐,行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发展。
二、深入做好其他基础性的行业重点工作
在完成重中之重的三项工作的同时,行业其他基础性、连贯性的重要工作也在深入推进。
(一)有效开展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工作
一是顺利完成科技委换届,组织召开换届大会暨行业科技工作座谈会。第四届科技委将继续发挥行业科技推动和科技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行业科技工作的各项机制和体制,创新工作思路,调动各种资源,落实重点任务,建设创新平台,强化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中心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引导产学研结合,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积极推进“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2010年9月21日,科技部正式发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这是缝制机械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开发项目,项目实施将有力推动缝制机械行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项目立项评审,协会于2008年开始至今作了大量工作,编写了项目申报书、概算书和项目可行性报告,协调行业标准、兴大豪等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申报了“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研发”和“高效节能缝制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两个项目课题,并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申报评审,现正等待正式下达项目计划。
三是扎实推进行业各类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校企合作,目前北京工商大学已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上设立了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缝制机械机电系统设计、缝制机械噪声测量与分析三门课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首次设置缝制机械专业课程,是行业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突破;此外,协会还联系中捷、兴大豪等企业,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产学研实验室、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设立科研合作基金,推动校企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同时协会在北京工商大学设立了奖学金,鼓励高校学生开展缝制机械创新活动。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联系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行业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满足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知识更新,7月中旬在北京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行业新技术应用培训班,对18个企业的40名骨干科技人员开展了噪声与振动控制、先进测量与先进制造等六项专业课程培训,参观了国内一流高校与研究所的技术、检测中心。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内部建设,加快培训机构设置等方式,完善行业职业技能工作体系,完成广东、福建两个基地的设立,以及上海培训基地的改建,有效扩大了行业培训和鉴定的规模和覆盖面。
四是推动第二届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活动蓬勃开展。通过改革行业技能竞赛组织模式、完善赛事各项制度等方式,顺利启动和推进大赛活动,先后完成武汉、郑州、青岛、靖江、湖州五场职业技能大赛分赛区比赛,大赛的影响力及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2010年,协会新发展培养职业技能考评员25名,累计为53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各级技能鉴定。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对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集中检验,是推动形成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行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完成行业标准化“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完成了《缝纫机 启动转矩试验方法》、《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加固缝缝纫机》等1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举办了一期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完成全缝标委会换届筹备和组织召开第五届标委会成立大会。电气分标委会组织开展了《工业用缝纫机加固缝纫机计算机控制器》等3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了2011年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征集和调整,完成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任务以及标准清理等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
(三)积极推动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积极组织零部件专委会成员单位探索、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组织召开了2010年协会零部件专业委员会年会,积极探讨和推动行业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发布《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整零合作的意见》,使零部件专委会工作不断深入。
完成协会电子电控专委会换届,成功举办行业机电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优秀论文征集评选工作。
认真开展商贸委换届工作,通过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信用建设实施办法(商贸版)》,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行业市场发展论坛。
针对电机产业的发展状况、节能化产品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为了加强对该产业发展的引导,协会于10月19日在浙江组织召开了缝纫机电机行业发展座谈会,组织行业主要电机企业就如何推进缝纫机电机结构调整和加快节能产品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对进一步提升缝纫机电机行业的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