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先有品 才有牌——服装业:多方位管控质量

      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从对北京各大商场上随机购买的休闲裤进行了比较试验,在抽检的57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不合格,被检出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问题。在抽检不合格的品牌中,ZARA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赫然其中,这一事件也由此受到了众多消费者与媒体的关注。

      在产品品质方面,国内服装一直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一点,“中国制造”在全世界被广泛接纳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在品牌发展方面,国内服装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在品牌发展的基础–––品质上,中国服装有着足够的自信。

      尽管如此,这一事件的出现还是值得国内服装企业有所警醒: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

      先有品 才有牌

      品质为先

      品牌,品牌,先有品,才有牌。这是无数企业在市场搏击中总结得出的简单逻辑。

      对于中国服装产业而言,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关系。在中国服装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尽管在品牌发展方面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在品质方面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所说,尽管中国服装还没有顶尖的世界品牌,但中国的民族品牌在产品品质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品牌水准。“我们的设备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的工艺是国际上最顶尖水准,我们的技术跟法国、意大利同步。”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提出要提高品牌贡献率,而质量则成为其核心构成要素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也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质量是企业和品牌的生命,也是品牌价值的基石。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也表示:“服装行业倡导建立四位一体的品牌:品质、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其中品质是品牌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品质就没有品牌,就没有品牌发展的基础,就没有品牌让消费者认可的理由。”

      作为市场主题的企业对此更是有着切身体会。虎都(中国)服饰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许晓东对此说道:“如果产品的品质不能始终如一保持让顾客满意,就会逐渐失去顾客群。特别是在品牌间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可以说顾客对各种同质化品牌产生视觉疲劳的时候,谁抓住了产品品质,谁就抓住了顾客。”

      在企业中,有关企业狠抓品质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

      以美尔雅为例。美尔雅成品服装都有检针这一环节,就是缝衣针如果不小心断了,要把这根针断下的每一部分都要找到,进行收集和登记,以免断针混入服装伤害消费者。有一次一位工人为了找全断针部分,把工作台周围翻了一遍又一遍,连中午饭都耽搁了,直到找全了她才放心。

      在虎都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发生。2008年的冬天,北方异常寒冷,虎都一款高品质灯芯绒面料的裤子,通过了所有品质检查,且为优等品,但因为北方天气寒冷的缘故,裤子变得有些发硬,虎都的一些代理商以及虎都品牌的消费者向虎都反映了这个问题。对此公司总部马上做出决定,只要消费者不认可,不管什么原因,坚决改,一定要让消费者满意。为此,那批裤子全部无条件退回来了,有3万多条。“虽然全部都是合格品,对公司也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我们不能因为任何问题影响到顾客的信任。”虎都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许晓东说。

      总体形势趋好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在不断提升,总体形势趋好。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是我国仅有的两家国际级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的一家,该中心副主任孟令秀表示,近年来,在中心检测出的不合格的国内服装品牌比例有所下降,总体趋势向好。

      “现在,主动拿面料样品来送检的企业不断增多,而且企业要求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以前大部分企业考虑到成本、生产周期的因素,送检的项目比较少,多为常规项目,但是现在企业在内力和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对标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的意识不断增强。”孟令秀说到。

      这一点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消费者投诉统计情况上也有所反应。2009年,国内服装鞋帽类商品收到的投量是62764件;到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为57620件,同比下降了8.2%。

      据孟令秀介绍,目前国内检测出的不合格服装,问题主要集中于纤维含量上。一方面,一些服装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会直接按照面料供应商提供的数值进行标注,而面料供应商也为了追求更大利润,有可能在数值做些手脚,最后导致纤维含量被检不合格。另一方面,企业的标准意识不是很强,只送检了一批面料,后面的所有面料就都按照这一批的成分含量数值进行标注了,不同批次的面料感觉差不多,但其实差很多。

      孟令秀还特别指出,服装产品被检测出不合格,有些问题不是服装企业造成的,而是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原因,比如说面料供应商,如果提供的面料不符合要求,就很容易造成下游生产企业产品在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上等出现问题。所以,不仅是服装企业,面料企业等上游供应商也应该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自己。

      孟令秀提醒企业,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还要同时执行《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比如此次抽检到的一些产品湿摩擦不达标,这个指标就是《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里面要求的,这个达不到标准也不是一件合格的产品。同时,还要符合明示给消费者的说明,产品如果标注的是一等品,就必须要达到一等品的所有要求和检测项目。

      多方位管控质量

      良好的质量管控是企业保障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

      化学纤维及检测技术专家王建平教授表示,有些企业认为,现在的质量检验体系环节太多,过于繁琐。而他的看法是,企业要把质量监控落实到生产流程中,而不能单纯的把质量的监控放在最后一个环节。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铸品牌 造精品|浙江东部高端缝制装备产业园2020年战略经销…
      马云“新制造”: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