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品牌:快把龙头甩起来

      从面料商合作切入,带动上游所有产业链,并进行终端建设,是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创造的基本方法论

      “服装设计师的福音”

      3月18日下午,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

      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武学凯,在一块名为“达丰复合牛仔面料”前,驻足,触摸,拍照。

      “这里是资源聚集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的面料资源。”武学凯说。

      武学凯所说的,就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支持,全球面料商务中心举办的2011-2012牛仔论坛暨特色面料展。

      100块新、特、奇牛仔面料在这里画展式陈列,3000块牛仔面料精彩亮相。来自奥地利兰精、韩国晓星、台湾台元纺织、山东魏桥纺织、萧山航民科尔和马克华菲、汉帛、江南布衣等200多家,共计600多名国内外一流纤维生产商、纱线生产商、面料生产商、服装设计师和生产商。

      和武学凯有同感,“众多特色牛仔面料的集体展示,为广大服装企业及设计师带来了福音。”坚持我的服饰有限公司总监钟健说。

      而对汉龙威尔老总兼设计师秦国良来说,则免去了寻找面料之苦。

      他举例说,欧美国家老板最关心流行什么面料,但由于信息不畅,设计师往往花很多成本,可能仍找不到合适面料。

      “一直以来,找寻面料都是服装企业的难题。”中国纱线网主编、全球面料商务中心CEO王果刚也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11-2012牛仔论坛暨特色面料展从去年就开始积极筹划,并特别以单一品类为焦点,以显专业优势。

      “这样就减少了服装设计师寻找面料的时间,”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说:“我们要形成这样的气氛:服装企业找面料,就到这里来。”

      显然,对冯德虎来说,这不是他唯一的目标。

      “各种成本压力下,纺织服装品牌怎么生存,如何打造价值链?”冯德虎说,无非抓两端,一端是产业链控制,一端是终端的控制。

      其实,H&M、ZARA等企业运作核心就是:研发、品牌运营、物流,通过分工实现价值。在欧美,面料设计师设计出面料后,经服装设计师修改,一款面料就开始生产了。而在中国,则可能由一家企业独立完成,“集团病”也由此产生。

      “这个链要合作,首先要分工,”后端提出要求,前端开发,这样一条龙下来,“成本还可降低10-15%。”冯德虎说。

      显然,中国服装产业链没有有机地链起来,或者链的效率还不够高。

      “面料商开发了很多产品,但都在陈列室里,”冯德虎说,至少要让服装设计师知道,他们需要的面料在哪里,然后让服装设计师进行产品挑选,修改,最终实现价值。

      这样,“整个产业链就链动起来,服装的龙头也甩起来了。”冯德虎说。

      其实,1986年,服装业从当时轻工业口划分出来,就是为了甩起这个龙头。

      龙头怎么甩起来?

      这需要氛围,需要品牌,需要有国际眼界的企业,需要企业自身的提高,同时还要把产业资源整合好。

      而“设计师价值就是龙头的价值,”冯德虎说,如果把市场流行传递到上游,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面料创新的落脚点

      虽然对于很多服装企业来讲,苦恼于找不到面料,但“面料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接触比较少,互相交流得少。”雪歌设计总监黄克说。

      “国内面料手感、质感都已和国际很接近,但外国面料比较精致。”他说,虽然中国很多面料企业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但还处在追求数量的阶段。

      而对于武学凯来说,他的建议来得更直接。

      去参加PV面料展,他会把国外最新信息反馈给国内面料企业。一季下来,哪些好卖,哪些不好卖,他也会和面料企业进行沟通。

      “中国面料品质不错,但国外面料季节性好,且具有互动性,”他说,国内面料企业主动开发的少,缺乏更多趋势性面料的开发。

      而此次台湾台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具有保暖透气防水功能的三层贴合布料,采用多种纤维,并且很轻薄。

      这些概念,是台元和阿玛尼、日本EDWIN等品牌共同开发的。

      其实,刚开始,台元也是在PV展认识了这些品牌的设计师,然后他们来到台元,反复沟通,共同开发。

      而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一下子下很多订单,而是少量产品生产出后,再进行修正。比如面料感觉太硬,就进行调整。

      最后,产品投放市场后,台元会定期回访,询问市场怎么样,有什么新要求。

      同样,“我们需要和服装企业不断沟通,明确他们的要求,不断创新产品。”骏兴纺织开发经理李汉堂说,单是在新塘,他们服务的牛仔服装企业就有100多家。

      如此以来,才可以解决面料商不知服装设计师需要什么的问题,才能避免面料商盲目扩大生产的问题。

      而“面料像音乐一样动听,让懂得欣赏的人来聆听。”秦国良说。

      实际上,“很多企业不知道做什么,而做什么,”他指着一块面料说,针织和化纤脾性不同,做在一起就是乱拼盘。

      更重要的是,“面料开发落脚点要准。”冯德虎说。

      “我们带来了套色涂层系列,”淄博兰雁集团总经理姜明说,普通牛仔面料经过套色之后,经纬之间所产生的套色效果不同。

      经过涂层处理的牛仔面料更挺括。水洗后,一些凸起的纱线表面涂层会被洗掉,与凹下部分,会产生强烈的深浅对比视觉。

      在与日本“东棉株式会社”的合作中,广东兆丰服饰的李联峰对SelvageDenim30英寸幅宽面料产生了兴趣。

      这种面料在日本被称之为“赤耳牛仔布”,源于法国1567年老式织机的生产。但1983年高速剑杆织机出现后,逐步停止了生产。

      显然,这种必须用人工换梭的牛仔布已很稀有。于是,李联峰到国外学习技术,并实地考察。

      经过数百次试验,产品终于成型。他现在的愿望就是,能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创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牛仔裤品牌。

      而江阴市恒亮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妹,则在呼唤“针织牛仔的春天”,让更多针织牛仔面料走进服装品牌。

      在她看来,针织牛仔面料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服用性能好等特点。”

      其实,针织牛仔面料染色工艺和高档梭织牛仔布几乎一样。但为了便于在大圆机上织造,色纱不用上浆,并通过特殊生产工艺,把染好色的针织纱回倒成定长、定重的色纱筒子,这样纬编织造成为可能。

      目前他们已先后开发出6大系列的针织牛仔布,多达300多个品种。2010年,单这一块,就销售了180万公斤,折合360万米。

      其实,近年来我国牛仔业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牛仔布也开始逐步向轻薄、舒适、柔软方向发展,并赋予更多的时尚元素。

      虽然如此,但总体科技含量依然比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还不是很多,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服装企业、面料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纱线企业的合作。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