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竞争加剧 服装行业两化融合价值突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服装业,服装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山东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了服装行业“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训交流会。相关专家、企业代表、行业人士都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积极推动服装行业“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培训交流会现场
何为服装行业“两化”融合?
信息化的特点在于为企业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即“信息化”帮助了企业从管理、订料到生产和销售等各供应链环节快速反应,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服装企业的工业化特点就是实现了产品的批量生产,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
如果将信息化、工业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就会让服装产业变成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事实上,服装企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所在,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真正难点,也是我国服装产业从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向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制造服务化市场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山东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服装行业“两化”融合培训交流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副主任翟燕驹、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综合处调研员孙平、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剑分别发表了对服装行业“两化”融合的看法。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张广闽,山东服装行业协会和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有关领导,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信息中心总监孙海涛以及数十家服装企业的代表一致认为:服装行业“两化”融合对行业发展十分重要。
在本次会议上,翟燕驹介绍了针对山东省及周边地区企业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企业填写调查问卷,该问卷调查工作将持续到5月中旬。周剑则做了“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阐明了“两化”融合对服装行业的重要意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组成员田洁则在会议上,对服装行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问卷作了详细说明。
作为本次会议协办单位,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代理与大家分享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经验。张代理介绍说:“对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我们目前对已有的38种体型进行细分,每个型对应9660个号,再加之领口、口袋、放码段的变化,延伸出1600多亿种型号。根据这些,我们进行结构化建库,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出型号的控制参数50多个。”
张代理表示,这些控制参数就是CAD打出样板的关键参数。有了这些参数,红领可以规范化地去测量体型。这些控制参数本来是在后期设计时才用的,而现在,普通工人只要按表单测量到这些参数,通过互联网传回企业,便可以进入后期机械化、自动化制作了。经过实践,这种规范化参数表单的人体测量方法可以满足99%的个性化需求,是一种不需要技能高超的老师傅而只需经过短期培训的普通员工就能完成人体测量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