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破解缝机行业三角债潜规则

      在缝机行业流传着这样的桥段:台州一个三类品牌缝机生产企业老板给外省一经销商发货价值达数万,按照“潜规则”没有现金结账,而是先赊欠着。之后此老板每次去经销商处催款,经销商都是只付给他5000元,一次又一次……

      经销商:“够了么?”

      缝机企业老板:“够了,来回的路费够了。”

      这不是笑话,而是在我国缝纫机生产行业存在的真实故事。长时间以来,连环欠账问题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一死穴:服装企业→缝机经销商→整机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环环相扣,一家欠一家,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旦一个环节出现赊欠现象,就会波及到整条产业链,造成产业链上的恶性循环。

      好景不长

      在2009年之前,坏账、死账是缝机产业众多企业的心头病,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的权利为什么不争取,不付款为什么就能发货?

      但在记者与行业内人士接触中了解到,他们这也是无奈之举,“下游企业不给我们钱,那我们怎么办?只能也继续欠着上家的。我们也想现货现结,这样大家心里都踏实。”一位整机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抱怨道。

      长久以来,阶段性的欠账造成一些企业资金循环不畅通,流动资金缺乏。如果是坏账,死账的话,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然而,在2009年春天,这个缝制行业多年顽疾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行业内市场秩序开始回归理性了,以前是整机生产企业找经销商推销,现在是经销商反过去找他们要货。市场需求太旺盛,大家都想要货源,那整机企业也就随之有了条件,要求经销商要货可以,但要先将旧账结清,否则涨价30%—50%。”去年年底本报记者采访凌宇信诚缝制公司总经理杨义安时,他这样说道。

      可以说,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的时候,“三角债”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行业内有人曾将此形容为“从来没有过的待遇”,不管是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嚣张地对下游企业喊出:没钱就不给货。

      然而就在记者发稿前的一段时间,市场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就这几天,我身边很多经销商朋友都喊‘冷’,是市场‘冷’了下来。如南通一同行就对我说,冷清得要死,一天没有电话,甚至一天卖不掉一台机器,顶多卖些零部件。”

      那之前的行业秩序回归理性,是一种质的转变,还是行业特殊市场行情所造就的短期行为呢?记者采访了行业内多家经销商企业,他们纷纷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下滑,欠账、赊账问题又“旧事重提”了,好像又回到了早先的恶性循环状态。

      “行业内欠账的情况目前还不可能根本性改善,基本格局难有大的改变。”河北蓝天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时洪说。

[1] [2] 
  • 相关阅读
    1. 面对疫情,为何这个行业能挺过难关?
      【一季度快报】创新求变,直面挑战
      缝机行业青年企业家:琦星林群
      缝机行业青年企业家:美时达张宽
      致敬青春,缝机行业的年轻人(之二)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