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机工业60年: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随着改革春风吹暖祖国大地,纺织机械工业也步入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提速期。

      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外开放就是要逐步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进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可以引进技术为我所用。

       1978年~1985年,国家先后动用270多亿美元,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其中有150多亿美元用于企业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央提出要从境外引进技术3000项的目标,并且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实施之后,实际引进的项目有近4450项,包括软件技术、关键设备,整条生产线、“三来一补”、合资经营和合作生产等多项内容、多种方式。

      在这一政策下,纺织工业也先后利用国拨外汇2.6亿美元,引进技术和设备457项,使用中国银行贷款1.6亿美元,引进技术和设备131项。这些外汇主要用于购买国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包括30多条涤纶长丝、涤纶短丝纺丝设备,39万多头转杯纺纱机,60多万锭先进的棉纺设备、络筒设备,2万多台喷气、喷水、剑杆和片梭织机,9000多台经编机、纬编机以及250多台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等。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纺织机械生产技术,我国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其中有8个项目采用技贸结合的形式引进,即通过购买相当数量的整机和部件,引进产品的制造技术,这对提升纺织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纺织机械行业用了国拨外汇2700多万美元,还用了一些自己的留成外汇,先后从国外引进先进纺织机械主机和专用基础配套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大大小小共74项,通过消化吸收和合作生产最终实现国产化。

      在纺织机械工业实施引进的设备技术中,从日本东洋纺引进的日产50吨的涤纶短丝成套设备以及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的打包机,分别由上海二纺机、郑州纺机和邯郸纺机承担实现国产化,使我国涤纶短纤成套设备水平大大提高;从德国巴马格引进的涤纶长丝高速纺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由上海二纺机承担,实现了涤纶长丝高速纺、大卷装设备的国产化和产业化;从德国巴马格公司引进的FK6系列型弹力丝假捻机设计制造技术,由无锡宏源纺机公司和经纬纺织机械厂承担,实现国产化后,大大提高了涤纶长丝后处理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的腈纶干法工艺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分别由大连523厂、郑州纺机厂、邵阳二纺机、邯郸纺机和上海纺织电气厂承担,实现国产化以后,为5个新建腈纶厂提供了成套工艺技术装备;从瑞士布塞尔公司引进的平网印花机和从荷兰引进的圆网印花机设计制造技术,分别由郑州纺织机械厂和黄石纺织机械厂承担,实现国产化以后,使印花机械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在引进主机技术的同时,我国还引进了整套的辅机和制网设备。

     

[1] [2] 
  • 相关阅读
    1. 纺机工业60年:毛麻丝成套设备同步发展
      纺织工业成就辉煌 纺机工业功不可没
      重视我国纺机工业发展中的不足
      重视我国纺机工业发展中的不足
      孟加拉为手摇纺机工业提供10%激励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