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用工紧张难题 鞋企势在必行
劳动力供求格局正在改变,用工紧张将成为常态,用工成本上升势在必然,我们应该正视这一趋势,念好“包、转、减、替、留”五字真经,破解用工紧张难题,使之成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力。
正视当前企业用工紧张难题
用工紧张是近几年企业经常反映的一个老问题,今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调研情况看,尽管还没有出现前一阵有些媒体渲染的“民工荒”这样严重的程度,但基层和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劳动用工确实存在“四个难”:
今年比往年难。企业普遍反映,今年最大特点是外来务工人员返工数量大幅减少。一季度1000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1.9%的企业反映用工紧张,比去年四季度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其中近三分之一企业反映缺工10%以上。根据省人力社保厅人力资源市场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情况监测点调查,2月15日缺口在50万。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省吸引外来就业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近年来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与沿海企业相比仅低10~20%,不少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加上农村可转移劳动力逐渐减少,今年返工数量大幅下降。二是劳动环境的改善跟不上新生代农民工需求预期。三是城市房价偏高助推生活成本上升,成为影响外来用工人员选择的一大制约因素。
两端比中间难。今年用工紧张问题更多体现在结构性短缺,企业普遍反映:普通工人和高端人才两头更加紧缺,中间层的大学生体现为就业难。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用工要好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规范的大企业用工要好于中小企业。从1000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看,用工短缺矛盾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有50%的企业面临10%以上的用工缺口;中小企业中有38%的企业反映用工缺口在10%以上,超过大企业11.3个百分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基层和企业反映高端人才紧缺的呼声更加强烈。
转嫁比消化难。今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特别快,从1000家工业企业问卷反映的情况看,93.4%的企业反映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较快成为主要助推因素,有43.2%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在10%以上。由于企业议价能力普遍较低,面临两头挤压,内部受到用工短缺制约必须提高薪酬福利吸引员工,外部受到提价后客户就转单的挤压。从调查情况看,三分之二的企业反映难以将上游成本提价压力转嫁出去。一些外贸企业纷纷反映,利润增长跟不上销售额增长的速度,很多订单现在就是“跑量”,但碍于公司运转的需要,只能撑着做,长此以往压力很大。省商务厅1500家重点联系出口企业3月份监测表明,35.5%的企业利润同比持平,41.4%的企业下降。
留人比招人难。围绕用工紧张问题,基层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提高员工收入标准、改善工作环境、加大跨区域和网络招聘力度、加快生产工艺升级减少用工人数、高频率组织招聘会等。但今年有两个新情况值得重视:一是对如何留住农民工更加关注。基层和企业普遍反映,过去对农民工重在招,怎样留住他们考虑比较少。目前农民工由于子女难入学、社保难覆盖、住房难解决等体制障碍,流动性较大,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缺乏归属感。二是对如何引进技术人才更加关注。最为突出的是住房问题,高端人才因人数少靠人才房能基本解决,普通员工可通过公租房等方式过渡,而量大面广的处于夹心层的中等技术人才有心扎根无力买房。不少企业呼吁,政企可以联手合作解决这一难题,以留住对我省发展有用的人才。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