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洪忠信:中国本土现千亿级服装企业不是意外

      1980年,劲霸创始人拆下两扇门板当裁床开始了创业。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被压抑太久,他们急于释放,因此,只要生产出服装就能赚钱。

      那是中国服装(000902,股吧)业的“黄金时代”。

      31年后,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洪忠信面对的是一个服装供应过剩的时代。

      一个市场上广为流传的玩笑是,所有服装企业不生产,库存的衣服也足够全国消费者穿一年;而另一个更为辛辣的段子说,一个5万人的服装企业,收入比不上一家只有500人的房地产企业,更比不上一个50人的股权投资公司。

      “就中国本身市场而言,未来出现上千亿的企业并不让人意外。”洪忠信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服装业的好日子并没有到头。“中国的市场是极其广大的,目前男装行业就有几千亿的市场,每年还以两位数的增幅在增长。”

      据此,洪忠信更是乐观地认为,中国服装品牌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在形成,未来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服装企业无需自卑

      跨国服装企业优衣库2009年财报显示,Inditex(ZARA)、Gap 2009财年收入分别为13900亿日元(约合1117亿元人民币)、13149亿日元(约合1056亿元人民币),H&M的年收入也达到11359亿日元(约合913亿元人民币),ZARA、H&M、Gap等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销售火爆的情景让中国服装企业感到巨大的压力。

      总部位于西班牙的Inditex成立于1985年,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已经迈进年收入千亿元的“大门”,而中国本土的服装企业还没有一家跨过100亿元的“门槛”。

      洪忠信分析,上述差异与中国服装企业成长的道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劲霸为例,其31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80到2000年,这是服装行业的产品时代。由于改革开放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产品生产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作为初级竞争的表现,各家企业的竞争地点主要在工厂,制造决定胜负,价格决定高下。

      二是2000到2007年,这一阶段中国服装业已经告别供应短缺时代,销售渠道成为决定各家企业兴衰荣辱的关键,连锁经营成为服装行业的主力经营模式,服装企业的竞争地点从工厂转为市场。

      三是2007年至今,品牌成为服装企业经营中的重中之重。在上海,一些核心商业地段的房租价格达到每平方米10万元,在国内服装企业占据较大优势的二三线城市,房租同样出现暴涨的情况,加上人力成本的上调,依靠增加销售渠道的数量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已经碰到“天花板”,注重产品研发,把握时尚潮流,提升品牌内涵,成为服装企业突破重围的必经之路,也是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中国本土服装企业与跨国服装品牌真正开始同台竞争。

[1] [2] 
  • 相关阅读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