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质量提升赶超工程
2010年,为期三年的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正式启动了。
这个战略工程构想是如何提出,具有何种意义,如何调动和配置资源,三年工作规划及具体工作实施步骤是那些?就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协会有关领导和部门,从这些亲历者的记忆中,对“工程”的内容和进展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策划与启动
“创新是持续、永恒的工作,但是产品质量却是迅速切入市场的重要杀手锏。‘十一五’期间行业靠量的扩张和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十二五’行业面对产业规模趋近极限、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急待转变等重要挑战,继续依靠量的扩张和低价优势来求发展显然已无以为继,只有依靠质量的提升来支撑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依靠质量的提升来适应下游中高端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我们必须在重点产品的质量上寻找突破,以产品质量提升为带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抓手,研发、生产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产品,重塑‘中国制造’形象,推动缝机强国梦早日实现。”协会田民裕理事长高屋建瓴地指出。
在协会领导班子多次调研和研究之后,实施“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构想和计划已初见雏形。
将时间倒播至2010年3月11日,在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里,一场由协会发起组织的小型质量专家研讨会正在火热的进行中。这是一次主题明确,指向清晰的讨论与交流。据参与者后来回忆,当时参加者虽仅十余人,却均是享誉业内的专家,分量十足。
就“重点产品质量攻关、赶超工作”的方案、质量项目等有关事项做了充分交流后,与会者就国内产品在技术性能、实物质量水平、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与国际一线品牌产品存在的差距畅谈了各自的看法,相继对对行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和工作实施程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这次会议上,产品质量提升赶超的方向、目标初步明确。
“讨论会结束回到北京,我们在将采集到的意见与建议整理归纳后,再次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与修改,争取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方案的主要执笔,业务部主任吴吉灵回忆。
经过几轮反复修改完善后,同年4月14日,于西安召开的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上,《缝制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正式通过了审议,工程自此正式启动。
方案的核心,是决定以组织实施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作为提高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水平的主要举措,用三年时间,使行业量大面广型的主导产品及部分特种机产品达到国际知名企业同类产品质量水平,从而提升行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筹备和策划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调研、寻找差距、编制和发布行业性质量赶超标准,摸清国产缝机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差距是其中的关键。” 吴吉灵对方案实施的前期基础工作进行解释。“组织行业有关专家,采用多种形式,对国内外产品实物质量存在的差距和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入调研,这个当时占据了很长一部分时间。”
向骨干整机企业收集国、内外样机运行1000小时以上的质量测试试验数据,了解相关质量参数及变化;向部分主要零部件企业调研了解国、内外主要整机企业在零件采购质量方面的控制要求及差距;调研了解整机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到服装企业对使用过程中的国外样机进行数据采集,了解产品实物质量的实际状况,掌握用户需求和产品实物质量的差异。大量基础性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有序推进。
广泛调研、实物检测、分析论证,组织行业专家讨论、征求主要企业意见,一系列工作催生了“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目标与要求”的呱呱坠地。2010年11月8日,在杭州召开的协会八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目标与要求》正式通过。最终将目标确定为,使行业重点企业的电脑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等主要产品实物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质量保障体系与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知名企业水平。
之后,协会先后赴各大产区骨干企业走访,广泛宣传和号召生产这两个产品的企业,按照“目标与要求”去比对自己的工作,制定本企业质量改进与提升的工作计划,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标准、中捷、杰克、宝石、惠工三厂、富山、美机、汇宝等八家企业主动向协会提出了参与试点工作的申请,为工程的推进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