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问计传统文化 服装业放眼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中国的服装企业习惯于向西方寻求智慧。我们学习西方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汲取了其中的营养,由此产业获得飞速的发展。世界产量第一的骄人佳绩,让中国服装业站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顶端。

      然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的服装企业面临着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原料紧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困局。现代工业文明的滚滚洪流也涤荡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企业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进入服装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就要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和工人们都不断承受着压力。

      创造财富难道不是为了更幸福吗?心灵的乐园在哪里?一些服装企业家已经调转目光,向传统文化寻求答案。

      问计传统文化 服装业放眼生态文明

      4月底,王先生花了三夜两天时间来回,坐火车去看一个新品牌的发布会。在内蒙古做了多年省级代理商,他并不打算代理一个“未经市场充分检验”的新品牌。不过,对于此趟辛苦之旅,他有自己的理由:“老板人好,员工都读《弟子规》,这样的企业可以长期打交道,将来会有合作机会。”

      每年都会在国内许多城市考察,王先生注意到一个现象:近些年,在南方的广东、福建,东部的山东以及北方的北京,都有服装企业把《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时隔300多年,这一传统文化的经典为何受到诸多服装企业家的青睐?在商业经营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需求和关联?

      多少年来,中国的服装企业习惯于向西方寻求智慧。我们学习西方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汲取了其中的营养,由此产业获得飞速的发展。世界产量第一的骄人佳绩,让中国服装业站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顶端。

      然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的服装企业面临着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原料紧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困局。现代工业文明的滚滚洪流也涤荡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企业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进入服装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就要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和工人们都不断承受着压力。

      创造财富难道不是为了更幸福吗?心灵的乐园在哪里?一些服装企业家已经调转目光,向传统文化寻求答案。

      问计传统文化 服装业放眼生态文明

      4月底,王先生花了三夜两天时间来回,坐火车去看一个新品牌的发布会。在内蒙古做了多年省级代理商,他并不打算代理一个“未经市场充分检验”的新品牌。不过,对于此趟辛苦之旅,他有自己的理由:“老板人好,员工都读《弟子规》,这样的企业可以长期打交道,将来会有合作机会。”

      每年都会在国内许多城市考察,王先生注意到一个现象:近些年,在南方的广东、福建,东部的山东以及北方的北京,都有服装企业把《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时隔300多年,这一传统文化的经典为何受到诸多服装企业家的青睐?在商业经营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需求和关联?

      辛苦的产业

      作为传统产业的中国服装业,钱一直赚得很辛苦。

      从中国服装协会的产业部,本报记者拿到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服装业2009年全行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37.50亿件,2009年1-11月,累计利润总额4158777万元;出口交货值30445539万元;从业人员总数4326011人;人均产值21.73万元;人均利润0.96万元。

      而两个月前,中国服装界的一位领军人物心脏病突发而亡,时年55岁,他生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

      这只是近年来服装业猝死案例中的一个。

      两年多前,一对在杭州某服装厂打工的夫妇,按计件工资取酬,一个月做出了1.6万元的“天文业绩”,而高薪背后却是身体的严重透支,几天后,妻子在睡梦中再也没有醒来,而丈夫在身心疲惫和伤心之下昏倒在地。2006年5月的一天深夜,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35岁的女工猝死在出租屋,此前4天,她连续工作了54小时25分钟。

      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企业家健康指数白皮书》统计,2010年七成中国企业家有心理亚健康隐疾。《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

      而诸多针对80后、90后外来工的调查发现,他们宁可少赚钱,也不喜欢加班,对工资看得不如上一代人那么重,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感受,更在意自己开心与否。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员工,在枯燥的工作面前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能否让员工开心,有幸福感,正在成为企业的魅力指标,而企业文化正是这一体现。用什么样的文化凝聚员工?企业家们在思考。

      传统文化的启示

      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东方传统文化成为不少企业家的共同选择。

      上市公司旭日集团的董事长杨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赢得“裤王”美誉,拥有财富后他开始思考:要继续赚更多的财富吗?可是真正自己又能用多少?辛苦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从传统的佛家教义中,他悟出:“我应该继续赚取更多的财富,因为可以用财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是佛教徒,他热衷社会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做慈善事业,就是企业在尽社会责任。做企业应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要,我觉得能够帮助别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山东仙霞集团的大门内,有一个木质屏风,上面刻着《弟子规》全文。仙霞依据《弟子规》编制了很多行为规范,去年还斥资在一家媒体头版刊登《弟子规》全文,对此,集团董事长王金栋解释说:“我们想把好的东西推荐给社会,当做公益事业来做。因为只有整个社会都好起来,企业才会真正发展得更好。”

      也有人并不赞成过于强调儒家文化。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宫成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可以重视儒家文化中好的思想,但没必要专门把《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毕竟是企业,还是要运用更多经济手段把企业做好。

[1] [2] [3]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马云“新制造”:先从3万亿元的服装业“开刀”
      市场去库存显著 越南难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纺织品出口增长 服装市场需求释放
      上海市场监管局网售童装不合格率近三成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