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协会谢青:转移速度和规模正在提升

         当前,服装产业转移在企业市场行为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正逐步驶入“快车道”,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产业转移速度和规模正在提升。根据最新发布的一季度服装产业有关数据,2011年一季度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70.9%,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加快22.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第二高位。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续攀升。

        另一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99%。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显著,增速分别达到51.64%和47.03%,明显高于东部投资增速39.06和34.45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比重继续提高,特别是中部地区投资绝对值接近东部地区。东西部投资方向也存在很多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

        从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出,服装产业区域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正在提升。

        其次,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发生转变。近两年,中西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迎来了大批主动实地调查的东部省份企业,梯度转移已经在服装企业中不断升温。比如去年12月份,由于用工短缺导致开工不足,泉州纺织服装商会带领一批企业到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寻找适合服装产业转移的地区,最后确定在安徽宿州建立泉州纺织服装工业园。4月28日,工业园正式签约,预计7月份开工,明年春节正式投产。这种现象说明,由于市场环境转变带来的压力和契机,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已经变得相当主动和更具目标性,开始由过去的承接地政府寻找企业落户,转变为转出企业自发、主动、积极地进行转移,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主导作用越来越强。

        再次,承接地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加剧。由于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希望借助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都在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有的城市拥有比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有的城市拥有资源优势,有的城市拥有产业集聚优势。一些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很大,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最后,产业集聚优势成为吸引转移的重要因素。目前,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根据多次调研我们发现,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的地区是吸引沿海服装企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由于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具有资源整合、创新激励、产业协同等内在机制,因而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的地区,更容易吸引服装企业落户。

        总体而言,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对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供应、土地资源配套、产业资源配置、物流体系建设、交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中西部各省、市、县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相关地方负责人还存在对服装产业认识不足、转移对接存在误区、规划定位与转移需求相悖离、规划不到位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各地的承接工作亟待科学的方法引导,以推进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工作。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