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研项目迈入“国字号”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也迎来科技工作的一件大事——自2011年1月起,由行业数家企业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BAF12B00)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将是行业科研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虽然国家科技部尚未正式与参与该项目实施的各企业签订合同,但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与立项早已在去年9月成为定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科研项目首次被冠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名义,对行业尤其是参与该项目的企业而言,既是荣誉又是沉甸甸的责任。
尽管只有数家企业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但这是全行业科技开发工作中的大事。缝制设备行业科研项目为何能跻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该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何?该项目又将对行业、企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带着这些思考,本刊记者采访了参与该项目实施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前因后果
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于2008年启动项目调研与申请,到“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于2009年得到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初步立项,再到项目于2010年10月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正式立项,前后历时近三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的一个专项科技计划,它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因此,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科技工作能获得这一支持,值得庆贺和重视。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的有关说明,该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精神,旨在促进洗涤和缝制设备产品的升级换代,有效提高我国洗涤和缝制设备行业的整体水平,推动洗涤和缝制设备行业的节能减排。
行业的科技开发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与其以“高效、节能”的研发切入点不无关系。“十一五”期间,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启动了“节能减排”专项工作。而在201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节能”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符合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
立足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长远发展,行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项目支持有更现实的考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国,我国缝制设备的共性与基础性原理研究却很薄弱,尤其是多年来国产缝纫机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导致国产缝纫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采用跟随与模仿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当前不少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转型与调整幅度的加深,下游产业将对工艺与生产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将缝制机械引向新的高度,行业与企业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因此,围绕社会与市场需求,发展先进科技来创新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全面增强设计制造能力是行业企业面对的迫切之事。在国家科技部尚未正式立项之前,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就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以协会先行垫付部分资金和企业自筹部分资金的办法,启动了“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行业期望借助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推动我国缝制设备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我国缝制设备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工业缝制机械新产品,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引导行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参与企业则期望能够通过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以开发出更多先进产品,抢得市场先机。
项目详情
在国家科技部未与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企业签署正式的合同之前,项目的研究内容与课题开发的基本分工已经落实。整个“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项目被分为三个课题进行研究。
涉及本行业的课题内容分别是“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研发”与“高效节能缝制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其研究内容将围绕突破高效低扭矩平缝机、高性能电子花样机、高效低扭矩上袖机以及高性能多轴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等关键生产技术展开,建设高效缝制设备示范生产线。最终,各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产品实物的形式呈现。根据国家科技部给出的实施年限,所有项目自2010年1月正式实施,2013年12月由科技部组织考核,进行项目验收。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