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品牌:在细节中突出品质

      今年的夏天,当走进很多国际奢侈品牌耀眼的两层楼店面时,萦绕于耳的介绍是:“这是真丝的、真丝的、真丝的……”真丝、亚麻、纱这些大量应用于中国传统服装里的面料,在今年春夏成为众多品牌的设计师创意的载体。人们用它们来体现舒适、高雅与品位。特别是对于职场中的男性而言,西装革履已经不能再突出他们的成功与个性,传统面料的男装让他们在穿着中找寻自己的气质,或儒雅,或雷厉风行,在回归对传统面料的喜好的同时,也越加找到中国男性本来的模样。

      曾经的那些着装

      不用追溯太远,清代人的服装已经与现代截然不同。清代的男子主要穿着长袍、马褂和马甲。其中,长袍的面料从纱到皮,多至数十种。仅仅是纱料就有亮纱、暗纱之分,又因为季节,分单的、夹的、棉的。长袍外,人们穿着马褂、马甲。其中马甲也有皮的、夹的和单的,单马甲的面料大都是麻织品和丝织品,也流行过拷绸马甲。当时,外穿马甲成为清末富家男女的重要着装,镶边滚边和刺绣也都十分考究。直到清末,穿着西式服装或者中西结合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到了民国元年,当时的民国临时政府颁发过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法令中文字与例图相应而示,对男子的着装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第二条,大礼服式如第一图。料用本国丝织品。色用黑。第三条,常礼服分二种。甲种式如第二图。料用本国丝织品,或棉织品,或麻线品。色用黑。”可见当时人们的服装还是以本国面料为主。

      至于中国人制作、普遍穿着西装的伊始,据史料记载,还是在1864年上海虹口区百老汇一带,有人摆摊销售进口呢绒,为西服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将近150年过去,无论是在服装的品牌、款式,还是面料上,“西学为体”的形式并没有改变。而今,一些中国自己的品牌,重新拾起古老的工艺,并加以改良,抽离出精髓,加入时代的元素,慢慢重新唤回中国男子本来的气质,而这种思路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