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性质的:成败皆萧何
导语:“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一句歌咏汉王刘邦的唐诗,展现了刘邦成就汉王的豪心壮举,然而,成就刘邦霸主的过程中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人,辅佐两世汉帝的“萧何”。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而言利弊同存,因为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无穷的商机,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标有“中国制造”的所有商品将被摆在世界关注的平台。其中在风风火火的贸易之旅中,中国鞋业一支大军可谓是从“懵懂”一步步的走向了“而立”。
卖货不挂牌
众所周知,在彰显个性、树立品牌方面,制鞋行业秉承了中国五千年的中庸之道。因为早期,鞋企只管按要求生产,自己不在市场上销售,亦或是只做销售,而自己不生产或只生产其中的一部分,把相关产品发包给厂家生产,通常这种模式叫做贴牌。不可否认贴牌加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同时贴牌生产是中国鞋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对中国鞋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同时积累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产品质量体系,提升企业的款式设计与创新能力,为准确把握产品的最新流行趋势奠定了基础,并掌握了服装产业国际运作的标准和规则。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外订单逐渐减少,出口数量比往年下降了很多,鞋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欧盟对进口鞋类要求却越来越严格,一系列技术标准相继出台,鞋类安全卫生检测项目不减反增。除国家局规定检测项目外,一季度有欧盟客商相继提出对出口鞋类产品需检测六价铬、甲醛、农药杀虫剂、PH值等。因而许多从事贴牌生产的鞋企陷入困境,生存艰难。
重量不重质
自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来,中国鞋企的质量问题就总是屡见不鲜。2009年上半年,河北省工商局公布了对石家庄、邯郸、唐山三个市流通领域的鞋类商品的质量监测结果。其中,永恩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达芙妮”女鞋(货号或批号2006-3-10)因外底“剥离强度不达标”被检测认定为不合格产品。这也成为了近年来“名牌鞋”的质量城门“失手”的典型,并再次将质量问题引进了公众视线。在质量兴市的大背景下,达芙妮陷入了不合标的尴尬之境。
古往今来,凡是惯有“中国制造”名号的任何产品掺杂的质量问题似乎都很普遍,所以达芙妮的“剥离强度不达标”也只不过是比较受关注话题的其中一个,但是,对国内知名品牌却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考验。因为国内知名的品牌面向的不仅仅是本土消费者,最为艰难的其实是对外贸易市场,相比国人宽松的消费观念而言,面向国际之路更为严格。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