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积极转型升级应对用工成本压力
广东省政府上周正式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勾画广东未来五年发展图景:到2015年,珠三角各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40%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增8%;2015年珠三角各市最低工资标准达当地职工平均工资40%以上。2011年,广东省第10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省标准平均提高18.6%,今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望形成机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在对政协提案答复中透露,将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同时规定,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垄断企业职工工资不得超过一定倍数。
深圳上周也公布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规划(草案)》“十二五”期间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会否受到冲击?
低端产业或调整
“珠三角港企宁愿主动加薪也不会轻言离开,这块土地怎么离开?离不开!”在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郑伟源眼里,珠三角多年来形成的产业链条及相配套的供应链,不是一句“劳动力成本上升”就能抹杀的。
最新调查显示,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港商对内地特别是珠三角作为生产基地的竞争力依旧充满信心。
今年年初,全国各地掀起“加薪潮”,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广、力度大。在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上海、山西、重庆、浙江等省市也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据悉,目前,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多个省市,平均上调17%左右。从3月1日起,广东企业平均工资提高18.6%,其中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增至1300元。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月基本工资已由原来的960元调整到1160元,上海由原来的1120元调整到1300元,浙江由原来的1100元调整到1310元,天津由原来的920元调整到1160元,江苏由原来的960元调整到1140元。
的确,过去数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整体高于大部分亚洲新兴产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于2009年就日本公司在亚洲的业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商支付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约为每年4000美元,越南约为2000美元,孟加拉国约为1000美元。
“劳动力成本的差距,促使一些生产商重新调整部分生产安排,以获得其他亚洲经济体系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这是难以避免的。”广东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何东霞认为,“但重新调整的,很多都是劳动力密集和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
一些大型生产商,例如有20多万工人、专业生产耐克和阿迪达斯的世界最大制鞋企业裕元工业,打算把部分大众化的低价制鞋生产活动转移到内陆地区和其他亚洲国家。至于高增值和技术层次较高的制鞋生产,则仍留在珠三角。
裕元工业集团主席蔡其能对记者表示:“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裕元将善用其在中国、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的生产设施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务求为客户生产最优质产品。”
裕元在中国内地的生产设施集中在东莞、中山、珠海,而且,1996年之后,裕元的业务重心主要放在内地,连续多年扩张,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的厂房则扩张较慢。
内地强大的购买力也吸引着裕元。对于加薪之后带来的消费能力提升,蔡其能表示,未来10年,裕元已经准备好在中国内地持续增加的消费中得益。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