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纫机行业面对严重的人才紧缺

      记者了解到,在前不久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开展的一项针对零部件企业发展困扰的调研中,招工难几乎成了企业的必选项。大部分企业的劳动力缺口为三四成,最多的甚至要招一半的人。零部件企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整机企业的产量,目前全行业产能仅为2007年的7成左右。招工难问题不仅掣肘行业的复苏繁荣,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优先生产成熟产品的必然选择也减缓了新产品的开发上市步伐。招来的新人多,更使产品品质难保稳定,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用工荒,荒什么?

      首先荒的是技能人才。

      多年来,粗放、低水平、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中国制造业乃至缝纫机行业也始终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中徘徊。因此,低水平重复简单劳动的工种大行其道,受过系统训练的,掌握熟练技巧、知识的现代技工人才相对短缺。因此,招工难,是招熟练工、技能工难。用工荒,实际上是人才荒。

      在企业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参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产品技术含量也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目前缺工的职位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机电设备装配工、维修工方面,整机企业和经销商都存在着维修工严重紧缺的现象,因缺人导致的售后服务纠纷也有增长的趋势。而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主体,达83.51%,求职者的技能结构总体偏低,素质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这让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而作为目前劳动力主体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其不断变化的就业理念,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生活配套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技术人才难招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行业主要50家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左右。但行业科技基础依然薄弱,缺乏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尚未形成有效的高、中、初级梯次技能人才队伍。随着上一代缝纫机人的陆续退休,缺乏系统教育的新一代、新二代或者专业知识不精、或者经验欠缺,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时力不从心。

      接班难困扰行业未来,如何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是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最近,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议颇受关注,而引起这一提议的原因是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缝机行业也遭遇了这个问题,零一公司董事长陈启鸿说,二十年前我去日本企业参观,看到他们当时工人很欠缺,老板都是白发苍苍的。二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也面临着这个情况。

      人才荒倒逼产业升级

      而当前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振兴计划的不断批复,用工荒、人才荒将越来越严重。由于短时期内无法缓解,企业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招揽人才和留住人才。

      由于用工缺口较大,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标准,免费午餐、免费住宿、班车接送等各种优厚条件吸引工人。而员工流动性大,使得企业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招开的普通工人无法上岗,促使企业开展各种培训。而日渐增高的成本导致许多企业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产业向别处转移。另外,用工成本的上涨固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微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特别是零部件企业,低成本优势的丧失让企业的盈利削薄甚至无利。因此,有些零部件企业干脆有订单也不接,因为接单和不接单没有区别,缺少恢复和扩张产能的积极性。在整机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生产时,零部件厂少有开厂、建厂房之举,生产的零件也优先提供给优势整机企业使用,使得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可以说,人才荒倒逼产业升级。

      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行业也是如此。当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了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也正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但无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提升质量水平,无论强化管理,还是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这一切都要靠人来完成。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