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用工“大考”下的彷徨与抉择
据杭州海关统计,1~2月,浙江省外贸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增幅8.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浙江外贸增长速度放缓主要原因是春节长假以及日趋严峻的“用工荒”,导致很多企业即使有订单也开不了工或开工率很低,这在纺织服装行业尤为明显。
荒
2010年,浙江省出口纺织服装497.6亿美元,再次位居全国首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省,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可以说是用工荒的“重灾区”。今年春节后,“用工荒”来势更为凶猛。
据粗略统计,杭州纺织服装企业用工缺口普遍在30%左右,少数企业甚至超过50%,仅杭州著名服装品牌“衣香丽影”一家就需要缝纫工900人。在浙江绍兴,春节刚过,人才市场就忙碌起来了,和往年一样,纺织、印染、服装等行业用工需求最大,尽管有不少企业老总亲自带队来市场招工,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三分之一的机器无法正常开启。在宁波江口镇,诸多服装厂门前都贴出了“招工”的告示。“去年我们一线工人加薪差不多10%~20%,幅度不算小了,可春节前明确表示节后辞职的员工仍超过3成,怎么不着急呢?”当地一位负责人事的张经理如是说。据其介绍,从去年开始,服装外贸订单就开始明显增多,加工费也出现了明显增长,但由于节后用工不太理想,“大量订单接到后来不及做”、“担心人手不够,不敢接单”已经成为当地纺织服装企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浙江各地人才市场里,举牌招缝纫工的人随处可见。
浙江某人才市场
“几个坑等一个萝卜”的现状,使缝纫工的工资直线上扬。杭州“衣香丽影” 为了招到合适的工人,开出了月薪2 500~5 500元、年终再加发一个月工资、再加年终奖和过年红包的优厚待遇,但目前人手依然十分紧缺。在杭州,一名普通缝纫工去年能每月拿到2 300~2 500元,今年则能拿到3 000元左右,这是过去一个中层主管的工资水平。如果是技术高、能独立完成整件衣服的缝纫工,月薪甚至可以高达6 000元。温州浙江假日休闲服饰有限公司今年也大幅提高了缝纫工工资,底薪1 800元起。去年该公司曾有一名河南籍女工拿到了1万多元的月薪,有两三个月几乎每月都有一两名员工拿到6、7千元。工资上涨是如此迅猛。宁波服装龙头企业博洋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说:“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每次加100元,今年一次要加300~400元。两三年前,给工人加工资是一年一次,而今年以来已经加了两次。”
如此“高”的薪水,为何还会出现“用工荒”?有业内人士给出如此解释:上规模企业的业务一般相对较为稳定,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业务不稳定,常常只是临时性招工,每年开春都是外贸订单的旺季,一旦4、5月份订单量下降,便意味着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所以有些薪水只是虚高。另外,动辄上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让很多考量工厂规范程度与发展前景的新生代民工望而却步。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存在“用工荒”。大年初八,在阵阵鞭炮声中,新秀集团旗下的浙江新秀箱包制造有限公司迎来了节后上班第一天,公司1 800多名员工90%到岗到位,车间里机器隆隆,一片忙碌。而就在两天后,剩下的一成员工也回到了企业,如今,员工100%到岗上班了。春节开工后,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不少安徽、江西籍的员工留在了家乡发展,但开工率依然超过了9成。杭州华兴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承接淘宝订单的企业,今年300多个机位全部坐满,新工人多为老工人引荐。
慌
一边是招工难,一边又要赶订单,很多服装企业老板心里很是慌。
宁波诺布尔制衣有限公司主要出口中高档羊毛T恤。2009年公司业务量有所下降,到去年年底时订单却突然大增,春节前公司订单就已经排到了今年五六月份。“现在我们就想着如何解决用工荒问题。”公司总经理朱飞龙这样表示。
从初级加工到自创品牌再到高级订制,伴随着温州“高端男装制造基地”的逐渐声名鹊起,当地服装企业开始遭遇“下单荒”。据了解,温州拥有服装企业约4 000家,80%是贴牌加工型企业,杰尼亚、阿玛尼、范思哲、古琦等全球顶级服装品牌也早已在温州定点下单。
然而,今年年初出现的“接单荒”开始困扰这些给国内高端品牌甚至国际顶级大牌打工的温州服装企业。做了十几年加工贴牌的温州普拉玛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日池说:“今年最头疼的事莫过于‘下单荒’。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我们却招架不了,只能忍痛割爱。”而导致“下单荒”的罪魁祸首便是“用工荒”。
在温州,面对“用工荒”,许多企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踟蹰。东蒙服饰公司是温州一家专门经营男装的品牌,公司本来打算投资新建项目,但是考虑人力和财务成本的压力,迟迟不敢贸然下手。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