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嫁”的东莞贴牌鞋企遭遇同途异路
在国际一、二线品牌销售的男女鞋中,“MadeinDongguan(东莞制造)”的并不在少数。正是因为这样,这些隐身在大牌身后多年,习惯了被人称作“为他人作嫁衣”的东莞鞋匠们,也或多或少地有了一颗恨“嫁”的心。
在广深高速东莞出口处异常醒目的华坚集团和厚街镇港口大道路边的琪胜鞋业,正是男女鞋代工领域的两个典型范例。女鞋品牌玖熙(NINEWEST)及其旗下品牌Easyspirit、BANDOLINO均出自华坚工人之手,而按照琪胜鞋业董事长助理黄玉成的介绍,“市面上你所熟悉的一线男鞋品牌,我们几乎都曾经或正在为他们做贴牌生产”。
但在恨“嫁”这件事上,这两家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搬,还是熬?
说来很巧,华坚集团创始人张华荣和琪胜鞋业创始人尹积琪正式进入东莞制鞋行业的时间都是1998年。
早在1984年,张华荣在老家江西曾创办过一个布鞋厂,但外单不足和欧洲反倾销制裁让这家已经砸了重金购置设备的内陆制鞋企业越来越难以为继。1996年,张华荣只身带着十几万来到东莞,当时的东莞制鞋业几乎清一色是台资、港资企业,当地民营企业基本只能在它们周围靠承接一些发包订单来分得一杯羹。但东莞旺盛的外销需求,还是深深吸引住了张华荣。他先试着设立了办事处,开发打样接订单。
不久,厚街镇白濠工业区的一家台资鞋厂倒闭,张华荣立即出价100万,连厂房带机器一起盘了下来。1998年,他卖掉了江西的工厂,华坚鞋业正式落户东莞。而这时,土生土长的厚街人尹积琪,也加入了开个小工厂、接外企发包订单的东莞民营鞋厂大队伍中。
之后几年,华坚在这个产业链上游逐渐建立起了从原料、配件、模具到成品生产的一整条制造链条。2002年,受到珠三角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张华荣在江西赣州投资5亿元,建起了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并随后又陆续在广东江门、河南项城及越南等地投资设厂。用张华荣自己的话说,华坚就是要做一个好鞋匠。
而琪胜鞋业则是另一个故事。在逐渐积累起一些代工客户和资金之后,他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拿着我做的鞋子,贴上品牌,直接面对终端市场,而我只能赚加工费?”“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品牌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呢?”
琪胜鞋业董事长助理黄玉成说,琪胜有自己的试验室,“每一款新产品都要经过5万次、连续6个半小时左右的弯曲、拉力、耐磨、爆破等10多个测试工序”,其合格标准甚至高出了国外客户提出的出货要求。另外,琪胜采用的原料和配件也绝大多数从国外直接进口。
从过去“只要接单埋头做鞋”变成“先做鞋,再卖鞋”,他首先面对的两个问题就是“卖给谁”和“怎么卖”。尹积琪并没有在一开始选择一块更为保险的中档市场试水自创品牌,而是从意大利收购了一个名为“迪宝·阿治奥”的制鞋匠家族品牌,直接瞄准国内的高端市场。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讨巧”的办法,但黄玉成却向南都记者感叹,这些年不是“冲”过来的,也不是“闯”过来的,而是“熬”过来的。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