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街服企整改背后:京津冀缝机市场新变局
面临北京服装产业的新变局,依附于服装企业求生存的缝制设备经销商的嗅觉极为敏锐。缝制设备经销与服装企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求缝制企业必须做到相时而动。
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缝制机械六大产区中,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的生产力量已逐渐淡出,主要是以缝制机械销售为主,而北京服装圈又在这一区域的缝机销售市场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近日,京南小服装作坊的集体整改,给北京缝机销售圈也带来了新的动向。
京南服装产业转移加速
距离4月25日凌晨北京大兴区旧宫镇南小街村一服装加工厂火灾发生已有一个多月,但此次火灾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却在一一呈现,或已成为京南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又一直接导火索。
“由于我的工厂稍微隐蔽一些,目前还没有接到政府要求整改的命令,所以现在还照常生产,但身边的好多企业都关门了,看来大兴这边是待不长的。不能不为今后做长远打算,我已经着手在河北境内选址,打算把工厂迁到那边去,只要距北京市区一小时车程以内,我都能接受。”一位在大兴开皮草加工厂的温州老板告诉记者。
这绝非个别现象,据调查,近日,南小街地区一改往日热闹景象,颇为冷清。原来集聚在那里的一大批中小服装加工企业基本关门。
由于火灾是在违章建筑内发生,事发后相关部门也开始加大力度清理整个南小街村的服装加工厂。据知情人透露,这一次整改涉及到了区域内的所有服装厂,没有牌照的企业直接被责令关闭,有牌照的企业则被要求停业整改。
综观北京的服装版图,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多集中在顺义、密云两区县,而依托于木樨园服装集散地,中小企业则扎堆大兴。其实,按照北京市早年的南城改造计划,大兴的服装圈可以说早已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命运。根据规划,服装加工行业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以加工为主转变为以设计、创意为主,因此,缺乏设计、创意的服装加工企业将大量搬迁。同时,也有人预测,未来几年,北京五环内大型商贸批发市场也都因交通、物流等原因面临着搬迁的可能。
所以,京南服装产业转移早已有之,只不过这一次火灾事件成为加速器。当地企业反映,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转移到河北廊坊周边地区,一些规模更小的企业或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暂时只能转移到比南小街更南一点的地方,不会游离于木樨园、大红门太远。
就在记者发稿前,有服装企业反映南小街地区已有个别企业重新开门做生意了。但在业内看来,京南服装产业转移已然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就像北京重机兄弟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说的那样:“闹市区→郊区→河北,这是几年来北京服装产业转移的大体模式,不会有太大出入。”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