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荒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助推发展原动力
中国仍在持续的"电荒"无疑令经营上原已举步维艰的珠三角鞋服等厂商雪上加霜。
业界预期,未来数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厂商经不起考验而要收缩业务甚至结业。不过行业整合也将因此加快,使得过去几年因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对各项资源的争夺、环保问题得到舒缓,对中国长远发展反倒是好事。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颜吴余英甚至用"雪上加冰"来形容目前厂商的经营困境,"原料成本涨、人民币升值、各项条例收紧、最低工资调高,现在再加上缺电,所有(问题)都一齐来,没一个好消息,每一天都是坏消息。"
颜吴余英本身亦在广东东莞经营玩具厂。东莞为港商及台商最集中的地区,据当地厂商介绍,由于供电形势紧张,自4月中起大部分的镇开始对工业用电户实施"开五(天)停二(天)",甚至"开四停三"的供电限制。
广州台商协会会长程丰原也表示,虽然广州目前还没有接到电力局的减少供电通知,但"今年情况不乐观,往年电力供应减少20-30%,今年恐怕要到50%。"
为缓解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中国已自6月1日起,上调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幅度约为3%,为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提价.而国家电网公司此前表示,目前华东、华中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对工业用户实行限产限电,迎峰度夏期间限产限电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电力成本大增
缺电问题明显加剧了港资及台资企业在珠三角的经营窘境,他们绞尽脑汁想法子控制成本,保障生产。
过去内地于夏天用电高峰时,普遍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情况,不少厂商都早有准备,配置了後备发电机,确保在市电供应暂停时,工厂仍能继续生产.但今年在大旱夹击下,缺电情况更严重,且後备发电机的柴油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令到厂商百上加斤.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兼珠三角工业协会主席刘展灏指出,目前东莞的市电每度约0.9元人民币,但燃油发电机的发电成本达每度2元人民币或以上.
他说,厂商大量用後备发电机导致的燃料成本上升,很难转嫁予客户,"有些厂商宁可停工或延长交货期,减少用後备电,成本上升压力虽减轻,但接单能力亦减弱了。"
22年前落脚广州,从事窗帘等装饰材料的程丰原表示,柴油涨价後,自行发电已不敷成本,只能尽量压缩用电,或是利用错峰(离峰)时间,或者调整生产线。
至于身处被称为"电老虎(用电大户)"的钢铁业,台湾美亚钢管(2020.TW:行情)副总吴伦吉则表示,缺电是每年7-9月会遇到的问题,公司通常会根据电力安排决定是调整产程或是减少工时.如果能以调整产程因应,就不会影响产能.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