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纺服业利润“失踪”的迷局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3%。
显而易见,随着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也呈现出大幅度、大范围的上涨趋势。纵观百盛、太平洋等大型百货商店,许多服装、衣帽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2成。春衣普遍每件上涨50--100元。与此同时,在目前举行的秋冬订货会上,纺织服装企业都在忙着上调产品价格,涨幅在10%-30%不等。然而,即便是纺织服装产品价格涨幅如此之大,但各企业仍然叫苦不迭,表示利润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严重下滑。更有部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举步维艰,甚至不得不采取停产措施。全行业“价升利损”的怪现象从何而来,又是谁拿走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呢?
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与拉闸限电齐飞
自从2010年以来,棉花价格便一路飞涨,被广大业内人士戏称为“疯狂的棉花”。 面对棉价疯涨,受影响的主要是外贸出口型面料企业和上游的棉纱生产企业。其中,尤其以纯棉为主要原料的小型企业所受到的冲击和损失最为严重。
罗西是福州一家小型纺织企业的老板,他给自己的工厂定位为“专业棉布生产商”。一直以来,罗西生产的各类纯棉面料产品主要以出口到印度、伊朗以及其他中东地区为主。去年10月份的时候,他工厂的生意还十分火爆,订单相当充足,产品都是整柜整柜地运走。然而,随后由于棉花价格的持续上涨却让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11年2月,罗西给一位订购平绒面料的客户报价为22元每米。然而,从客户下单之后到5月份提货时,按照当时棉花的价格生产每米这种面料价格需要达到24.5元才能盈利。但客户依然按照合同价格约定的22元每米付款。这样一来,罗西的利润就损失了。而这样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至于提价,那也是下一单生意才可能涉及的问题了。
今年以来棉花价格非常不稳定,从而引发了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普涨。这让坯布、面料等纺织行业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产品的价格也都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实际上,纺织产品市场行情的动荡性、不稳定性,已经严重挤压了面料企业原本就不多的利润空间。
罗西工厂面临的情况只是大多数沿海小纺织企业处境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从2010年国庆节之后,江浙一带的不少小棉纱生产企业或者小面料企业纷纷减产甚至停产。即使是一些大的面料企业或棉纱企业,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减产的情况。因为如此疯狂的原材料涨价让它们无力承受,而且即使咬紧牙关把坯布做了出来,依据他们的预期判断来看,也是很难销售出去的。
为了应对棉花价格上涨这一不利的局面,有些原来生产纯棉产品的纺织企业开始选择部分采用化纤原料替代棉花。然而,由于这个原因也不可避免的带动了化纤原料价格的上涨。据了解,涤纶、粘胶等其他纤维原料今年以来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相对来说,化纤原料的涨价幅度远远低于棉花价格的涨幅。
另外,伴随着人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同时到来的“用工荒”也是导致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而著称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实际上,2011年春节之后全国家中小型服装企业都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招工难题。这个难题从珠三角蔓延到长三角,从京津唐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包括一部分已经西迁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中西部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市也遭遇到了招不到工人的尴尬。
“用工荒”的出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各纺织服装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办法招工人。但所有的办法归根结底都直接和经济挂钩。比如,提高员工工资,涨幅大约平均在10%左右;老员工介绍新员工进厂给200—300元奖励等等。就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而言,春天里的用工荒势必影响到企业秋天里的收成。
相对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下降的主管原因来说。2010年岁末开始的,部分地区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的拉闸限电,就显得非常荒唐,并且让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还无可奈何。
2010年6月突然实施的单位GDP用电量为节能考核的新标准这一规定,使得很多地方政府都措手不及。实际上国家起用新指标的初衷是,电是国家能掌控的,从用电量来考核根本做不了假。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新考核方法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发明了“节能减排”的新办法,拉闸限电,甚至干脆直接停电。
应付拉闸限电,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纷纷购置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维持正常的生产。李和林是一家纺织厂的老板,由于经营灵活,诚实守信他的生意一直比较兴隆。但是,随着拉闸限电的频率越来越高,工厂开工严重不足,订单完不成让他一度非常恼火。迫于无奈,他购置了两台中型的、国产低端柴油发电机。然而,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低端柴油发电机的质量又不太稳定。所以,这两台柴油发电机经常出现一些毛病,工作状态非常不理想。
为了能按时完成订单,李和林一咬牙又购置了两台雅马哈的发电机。实际上,使用柴油发电机完成产量付出的成本高得离谱。以李和林工厂为例,他使用柴油发电机,每天的生产成本就多5000到6000元。但是,签下的订单不可能不生产。即便是赚不到钱从长远考虑亏本也得做,如果接了订单完不成,企业的下个订单就很难再拿到了。
2010年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陆续上演了数千官员蹲守电表旁边限电的闹剧。这样简单粗暴又滑稽可笑的“拉闸限电”直接影响到了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同时,还导致了物价的大幅度上涨,企业竞争力衰退,经济发展渐趋疲软等弊端。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明令叫停了因为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的行为。但是,其“后遗症”仍然余波未平,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服装企业:天价进场费共超高物流费一色
作为产业链下游的服装企业,遭遇到的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冲击实际上远没有预想中那么大。据纺织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品牌服装纺织产品一般在商场里的挂牌价比较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应对成本增加。品牌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较广,能抵消部分成本上涨,并且具有定价权,所以能保证企业的利润。因此,零售终端和品牌生产商的利润率基本上没有收到来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