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服装企业如何应对“通胀之虎”
虽然中国5月份的CPI数据尚未公布,但很多专家猜测会创下今年新高。
不过,通胀压力可不仅是目前中国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只有新兴市场物价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攀升,但从2013年起,全球性的通胀威胁可能卷土重来。
“全球整体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了。而在恢复过程中,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通胀。”管理咨询机构博斯公司(Booz&Company)首席执行官贝纳杰博士(Dr.ShumeetBanerji)说,“主要在两个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另一个就是食品方面,由于消费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的影响。”
内忧外患的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通胀或将长期存在
一面是从石油到棉花再到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正在不断飙升;一面是除了原材料、物流、融资成本、土地用工、环境标准等因素成本上涨,还伴随着今年中国旱情、电荒的加剧。“通胀压力,哪里是尽头?”现在,这是中国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贝纳杰认为,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年肯定还会持续增长,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会持续。现在,讨论的不是通胀到底有没有的问题,而是通胀到底有多严重的问题。从中国政府的态度来看,3%~5%的通货膨胀率是他们努力控制的一个目标。”
博斯公司合伙人徐沪初也认为,全球通胀上行的态势,将是一个持续很多年的结构性趋势。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的通胀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降低了多数制成品的价格。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尚不够强大,不足以影响全球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实际上为西方各国央行维持利率在非常之低的水平创造了空间。
但现在,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首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国内成本上涨等情况,这意味着制成品价格不会再保持低位,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上涨。其次,新兴经济体的强健增长已经使其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驱动作用。
双重压力下的生存技巧
“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可能受通胀压力的影响更大。”贝纳杰表示,因为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实际更多地依赖银行这个体系率,而中央银行正在提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让企业财务成本提升;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价格在涨,导致中小企业必须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原材料。
“所以实际上他们是受到双重的压力。”贝纳杰表示,随着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幅度的明显加快,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对此,贝纳杰建议,如果中小企业是为产业链下游的实力更强的公司供货,而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这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那么对下游的大公司也会产生损失。“所以,产业链的企业之间应该形成合作的关系,大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