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老纺织忆当年 我在生产司亲历的大事

      我是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的。1969年11月被调到当时的轻工业部生产三组工作。作为纺织工业发展过程的经历者之一,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是空前的,成就是巨大的。

      几个优先

      促进纺织工业快速发展

      我在生产司生产三组工作后,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对纺织工业的支持和关怀。记得1979年,国家经委就发出了“关于切实保证轻纺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染料、电力、原材料、运输等的紧急通知”,也就是后来的几个“优先”,即原材料、染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优先;基建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这几个优先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纺织品外销方面,除了满足数量以外,对质量、品种、花色、档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了中央的几个“优先”,我们在老厂技术改造中,配备了一些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设备,这些设备有很多需要进口,于是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外汇以满足购买设备的需要。过去我们的纺织品主要对前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出口。由于当时我们赚的是记账外汇,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需要现金外汇,因此需要转向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在这种背景下,就对我们纺织工业提出了品种、质量、交货期等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中央又给了我们很多政策上的支持。我们为了提高产品档次,改进产品结构,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记得当时我们外贸出口的时候,主要是“两纱两布”,后来除了“两纱两布”外,我们还要生产花色布。为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工厂需要配备一些新的设备,像精梳机、捻线机,另外进口了一些特宽型的宽幅织机,新型印染、后整理设备、气流纺、新型纺纱设备等,还有各种无梭织机,喷水、喷气、剑杆、片梭织机;平网印花、圆网印花、染色机、后处理设备等。这些硬件,加快了企业改造的步伐,为我们生产高档的适销对路的纺织品提供了可能。

      三个渠道

      了解对外贸易市场需求

      另外,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需求、了解国际市场,我们加强了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调研。这个问题钱部长抓得很早,上世纪60年代初期,部里就派人常驻香港调研小组,香港华润公司开始也是我们钱部长在那里组建的,后来在香港华润公司派驻调研人员,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的情况,在那边做调查研究,买一些样品、样布,为国内组织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眼睛”。

      关于调研问题,除了我们派人到香港调研,另外还要组织一年两次广交会的调研。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我们的纺织部只负责生产,内销由商业部负责,外销由经贸部负责。我们跟经贸部下属纺织进出口公司对口,我们的产品提供给他们,由他们对外承销。由于我们不能直接了解国外厂商的需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组织广交会的时候,我们就派人去跟他们一起洽谈,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回来后写出一个调研报告,向我们的技术、设计人员传达。这也是我们组织新产品开发的一个渠道。

      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法兰克福国际衣料博览会,一年组织一次。我们去的时候,由生产司的一位专家带队,再组织出口基地省市企业的一些水平较高的同志,一起去进行调研。调研回来后,写成报告、进行传达。很多图案设计人员甚至把看到的新图案都画出来呈现给大家,看看哪些市场需要哪些纹样,价格如何等。这样,我们能够逐步适应对资本主义市场出口的需要,来解决质量、品种、花色问题,开发新产品。由于工作需要,部里也相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产品开发司、出口处等。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的需求,我们成立了流行色协会。流行色协会对我们扩大纺织品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搞生产的同时也必须要了解流通。有一次我参加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听了邹家华同志一个报告,他认为今后我们要做到既抓生产也抓销售,变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所以,我们开始尝试自主出口,那怎样来组织自营出口呢?我们生产司就在全国组织了7个纺联公司,来争取对外经营权。在广交会上,我们几个纺联公司直接进行外贸洽谈,现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了解到深圳可以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我们做过调研后,部领导决定在深圳成立一个华联公司,有18个省市参与。后来我们生产司的范司长组建了深圳的公司。华联公司使我们在深圳有了一个窗口,可以直接对外进行交易,可以真正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多提供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够提高卖价,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