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李凯洛:解析中国服装产业内需之路

        立足国内市场,重视本土价值,可能是中国服装企业通往梦想最正确的一条道路

        熊追人的误区

        先说个故事,两个人到野外游玩,突遇一熊。其中一人赶紧脱鞋,把带来的跑鞋换上。另一人不解:“换鞋有什么用?你跑不过它!”“我是跑不过它,但至少可以跑过你!”

        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很多服装企业多年来一直抱持的就是这种心理:熊来了,我跑不过熊,但我只要跑过你就赢了。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整个行业面临严峻形势,纵使你跑得再快,可能也无济于事。

        在一个产业的完整链条上,最丰厚的利润集中在产业链的两端——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也就是整体产业链的最前端和最末端,而OEM企业所处的加工环节是整个产业链中地位最被动、利润最为微薄的环节。但是多年来,中国很多服装企业都以做外销做OEM为主,并以此为乐,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一种注重眼前利润的小富即安心理,反正和熊没啥好竞争的,也跑不过人家,那就尽力获取眼前利益,跑过身边的同行。

        这种误区让众多以“中国制造”为本的服装企业多年来安于做国际品牌的加工厂,安于做OEM,麻痹地浸泡在“国际著名品牌都是我们加工的”的心理安慰中。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研发,没有终端,只管默默无闻地贴牌生产为人做嫁衣,为什么?曾经颇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想吃饱,做内销;想致富,做外销”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走自己创牌抢占内需市场的道路,意味着更多的生产投入、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好的生产流程、更强的出货能力以及更长的时间积累。而贴牌生产的外销,这条道路相对简单容易,可以立竿见影地得到效益。

        “三船出海”

        有人说,创造一个市场,成就一群鲨鱼。一个行业市场或者地域市场就是一大片海洋,在这片海洋中,可以孕育无数的企业,也足以养活成群的鲨鱼。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新兴市场,足够庞大,足以容纳大批的大企业生存,也足以成就众多服装企业的梦想。从某种程度来讲,谁占据了中国市场,就是占据了未来的利润空间。

        然而,本土市场尽管足够庞大,但在现在的经济低迷时期,如何利用好这个市场,如何应对现实机遇,如何在浩瀚大海中乘风破浪,用怎样的转型之术去搏击长空?是中国服装企业眼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之前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指出了开拓国内市场的方向,还列出了多条具体路径: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等等。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尝试每一条路,以服装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没有办法像科技产业那样,靠一个创新产品造就一个超级企业;也不能像纯粹的文化产业那样,靠市场推广获得长效的收益。服装企业从出口为主向内需式战略转型,应抛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结合自身的资源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1] [2] 
  • 相关阅读
    1.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产业转移“内循环”,工信部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美国对中国服装进口减半!服装产业还能翻身吗?
      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乾坤大挪移”
      扶贫车间响起好声音:美机缝纫机助力服装产业扶贫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