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赢在供应链管理

      在6月13日举办的“2011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媒体通报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就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了解,“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自200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该大会每年以紧扣供应链环节的核心词汇,和业内外人士共同探讨纺织服装供应链所涉及的问题,扮演着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助推器”的角色。供应链管理的张弛有度与循序渐进,将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供应链管理形成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序流动,使参与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利益方实现价值最大化以及得到资源共享。国际供应链,从最初的加工环节的外包,到设计的外包,再采购环节的外包,其发展之路实际上是责任和风险外包的一个过程。而国内的供应链管理也会沿着这样的道路发展。发展过程中,供应链上资源掌控能力较强的一方将主导话语权。


      供应链上下游:

      “慢周期对快时尚”的矛盾

      中国纺织服装业是单一产业链条最长的行业,它涉及从纺纱、织布、漂染、成批生产,到品牌营销管理、渠道管理,物流配送、零售终端的售后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最理想的模式是能“寓销售于生产”,即以产定销。“不过,这只能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对于纺织服装这样的处于市场竞争充分中的行业而言,以产定销无法实现。”孙瑞哲提醒。

      在产业链上,越往链条的下游走,市场需求对其产能释放、订单的影响越明显,企业必须根据其下游的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来形成快速反应,这是所谓的“接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需求,需要对订单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产业链条的上游方向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越往上游走,企业需要组织的生产周期就越长(一个典型事例是,服装流行趋势提前6个月发布,面料流行趋势提前12个月发布,纱线则提前18个月),进而企业对市场判断和把握的准确度将面临相当的考验,这要求企业要对一个相对较长的未来做出预期,并且通过生产库存的模式来对下游进行供货,这是一种“计划生产模式”,它在生产方面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即“慢周期”。

      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从生产组织的角度说,最后形成了“慢周期对快时尚”的矛盾。

      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孙瑞哲表示,通过市场有效需求做出有效的预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是现实却不尽然。据他调查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未必能够真实反映到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中去,原料价格走势跟供需关系并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事实上,有时市场需求对于上游企业的接单情况、原料价格的走势会有非逻辑性的影响,其间的影响因素会涉及社会经济形势、政策效应、资本市场的异动等,而所有的这些都会对产业链形成严峻的挑战。因此,供应链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孙瑞哲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说到快时尚,伏广伟表示,现在一些国际快时尚品牌的质量并不过关,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国内外服装品牌的质量反映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因此,有效的质量管理,仍然是供应链管理的首要关键环节,不管时尚的快慢,都不应该丢失“质量”的底线。

      孙瑞哲也认为,快时尚不应该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为前提,它不应该成为低质量、短时尚的代名词。

[1] [2] 
  • 相关阅读
    1. 杰克高管团队赴水晶光电交流管理之道
      危中觅机、变中开局——行业现状扫描(供应链篇)
      打造前瞻性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助您稳操胜券,赢得未来
      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合作将持续深化
      中捷智尚M8系列模板机惊艳宁波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