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之变
十余年间,风起云涌的世界缝制机械产业大转移,让世界开始瞩目中国缝机行业的崛起。
2006年台州荣膺缝制设备制造之都,台州缝制机械在短短数年间已经占据行业三分之一强。以至于有人说,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如今是中国看台州,而台州看椒江。当椒江云集了几百家缝制设备企业后,正可谓是,窥椒江一域,可观台州全局。
随着台州缝制机械行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其零部件产业前进势头迅猛,相对浙江宁波、江苏菀坪等传统区域,作为“新兴势力”代表的台州零部件产业发展值得期待。同时,在经历2008金融危机冲击后,当下的缝制机械零部件产业传统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某些细微变化
整零依存
从2009年行业复苏至今,就占据台州缝制机械产业决定数量的椒江一地而言,零部件生产企业从2008年全区100多家已经暴增至400家左右,其势之猛,可谓惊人。这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在还不算是遥远的2008年,那些为数众多的台州零部件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谷底低迷徘徊,停业、倒闭、转产等司空见惯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台州整机厂商认为,台州零部件企业的迅速成长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台州整机企业的发展带动这一决定因素。非凡的地理优势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使得整机在取得了成本优势的同时又深化了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从而形成了二者唇齿相依的关系。
正因如此,从2009年下半年行业复苏以来,行业的整体增量,台州发力尤其明显,在全年大好的形态下,整机企业的高速回升,带动了零部件产业的兴奋放涨态势。另外,供不应求的境况,衍生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整机装配“厂商”,有需求便有供给,市场让零部件企业的“诞生”更如雨后春笋。
不可否认,台州零部件企业为台州缝制机械行业整体跃进发展功不可没,所以,抛开产品同质化,企业规模、管理,规范性等脆弱要素的负面影响不谈,新生零部件企业的“遍地开花”足以说明台州缝制机械产业正处于相对市场化竞争发展状态。
这首先取决于宏观发展环境。据椒江区缝制设备配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阮孟康介绍,台州整体制造业的配套、协作基础相对完善。就椒江而言,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行业产业链。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
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台州缝制机械整体竞争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更为门槛较低的零部件企业孕育诞生提供了天然温床。
其次,飞跃、中捷、杰克、宝石、通宇等骨干企业的经营策略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非关键性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的逐渐细分外包,已经使缝制机械零部件制造发展成为独立于整机之外的“模块化”生产。
阮孟康表示,产业集群化已成为了台州缝制机械行业的显著特征,在仅23.8平方公里偌大个椒江下陈街道,汇聚众多零部件企业,这体现台州缝制机械行业的吸附性、聚合性特点。
而就记者了解,目前台州零部件产业70%-90%产量为本地整机企业所消化。可以这样说,其诞生之初,便为这种吸附、聚合服务本地整机企业这一关键因素所决定的,这种先天性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台州缝制机械行业大体形成整机兴,则零部件兴,整机衰,则零部件衰的依存关系。
-
- 确定